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重走长征路】鏖战戈壁滩辉映祁连山

2016-10-25 09:34:53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专题

  原标题:【重走长征路】鏖战戈壁滩辉映祁连山

  高台县举办“弘扬先烈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英雄团队命名活动

  文内配图由高台县委宣传部、临泽县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齐兴福

  1936年12月底,西路军奉命撤出永昌、山丹,继续西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临泽和高台。西路军连破两城,震惊了国民党政府。几天后,国民党马步芳部调集数万精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合力围攻高台、临泽两地的西路军。

  70多天的时间里,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歼敌2万余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丰碑。他们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艰苦奋斗、顽强不屈,谱写了一曲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血战高台,一代名将血染沙场

  胡杨金黄、瓜果飘香,在黑河的碧波荡漾中,深秋的高台古城散发着柔美的韵味。坐落于县城一隅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静谧安详,如同一部沧桑的史书,静静地等待着后人翻阅。

  今年9月30日,张掖市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当地2000余各界干部群众肃立在巍峨的纪念碑前,缅怀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与国民党敌匪浴血奋战的西路军将士。

  1936年12月27日,西路军奉命西进。红五军从山丹出发,为前卫;总部率红九军、直属部队从永昌县城出发,居中;红三十军从永昌西部出发,为后卫。12月30日,红五军抵达临泽县城(今临泽县蓼泉镇),国民党军政人员、民团兵丁弃城而逃,红军占领临泽县城。

  临泽保卫战油画李如

  红五军占领临泽后,政委黄超率部分人员镇守临泽,接应大部队,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2800余人向高台进发。五军行至高台渠口一带,遭遇敌人的一支骑兵队伍,经激战全歼该敌。1937年1月1日凌晨,红五军占领高台县城。敌县民团壮丁1400余人投降,其中300多人被收编,组建为“抗日义勇军”。

  红五军数日内连克两城,势如破竹,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政府。几天后,马步芳调集六万余重兵,切断临、高两地红军的联系,四万人钳制临泽红军,另两万人围攻高台。

  面对六倍于己的敌人,红五军将士沉着冷静,在董振堂的指挥下,积极抢修工事,做好了守城的准备。1937年1月10日晚,战斗正式打响,敌军一次次扑向城墙,一次次被红军打了回去。

  1月15日清晨,敌人将目标对准了红五军制高点——西关财神楼。密集的炮弹暴雨般倾泻在五军阵地上,财神楼顿时化作一片火海。与此同时,东门碉堡也被敌军攻占,红军伤亡惨重,情况非常危急。

  为了保存部队实力,董振堂决定带领剩余力量突围。此时,红五军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高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须死守待援。董振堂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命令,部署动员,要求剩余将士同仇敌忾,血战到底,誓与高台共存亡。

  激烈的战斗又持续了几天几夜。1937年1月20日凌晨,连续攻城十日的马家军恼羞成怒,集结步兵、炮兵、骑兵各兵种协同作战,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红五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攻击。霎时,高台城墙硝烟弥漫。经过多日激战的红五军兵力锐减,弹药消耗殆尽,但将士们毫不畏惧,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投完了,就用刺刀、枪托、长矛、大刀拼杀;刀矛卷刃了,就用石头砸、木棒打;有的战士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冲入敌群;有的战士抱住敌人跳下城墙,与之同归于尽……

  然而,就在此时,收编民团中的少数人突然反水,乘乱打开城门,大批敌人涌进城内。红五军将士虽奋起抵抗,但情势急转直下。战斗中,杨克明不幸中弹牺牲。董振堂带着司号员突围到城东南角,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命令年仅十五岁的司号员突围,自己单枪匹马阻挡敌人。司号员突围后,这位年轻红军将领,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高台一战,董振堂、杨克明等2000多人壮烈牺牲,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我军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声光电技术再现血战高台模拟场景

  鏖战临泽,六千将士血洒热土

  高台失守消息传来,驻守在临泽的西路军将士感到无比震惊与悲痛。此时,西路军兵员、弹药、粮食、冬衣等物资有损无补,处境更为艰难。中央来电,指示西路军东进。然而,敌军发现了西路军的意图,立即集结重兵进行堵截。东进无望,西路军只好返回临泽倪家营子。

  在倪家营子这块弹丸之地,西路军以寡敌众,与敌军展开了历时40多天的血战。至1937年2月中旬,西路军先后击退马家军大规模进攻10次,毙伤敌近万人,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2月20日晨,敌匪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发起3次猛攻,西路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而出,但行至威狄堡地区又遭敌人堵截,部队被迫重返倪家营子,继续与敌军周旋。

  3月初,西路军决定再次突围,准备进入祁连山向东转移。3月12日,西路军突围至祁连山入山口的梨园口时,与敌匪再次遭遇,展开了一场白刃战,场面极其惨烈,2000余将士壮烈牺牲。

  临泽是西路军西征期间征战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地方。史料载明,西路军西征188天,血战153天,仅在临泽就鏖战70天,陈海松、熊厚发、郑义斋等7名军职、20名师职、56名团职干部及6000多名红军战士血洒临泽热土。

  3月14日,西路军在肃南县康隆寺附近又与敌匪骑兵进行了一场血战,再遭重创。至此,经过四个月的浴血拼杀,西路军损失惨重,兵败河西。当晚,西路军在石窝召开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将现有人员编为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深入山区打游击,寻找时机回陕北。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两位同志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李卓然、李特等组成,统一指挥部队。

  石窝会议后,李先念带领西路军左支队于1937年4月底抵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进入新疆,为革命保留了400多名骨干。另两个支队在转移途中,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少部分人突围,陆续回到陕北。徐向前、陈昌浩冲破重重封锁,最终先后回到了延安。

  临泽县城关小学学生正在参观西路军事迹展览

  铭记历史,西路军精神代代相传

  铮铮忠骨,光照祁连;不朽功勋,铸就丰碑。80年来,西路军曾浴血奋战的临泽、高台大地上,英雄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1953年,为纪念董振堂、杨克明等西路军将士,经甘肃省政府批准,高台烈士陵园动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用。2009年7月,改扩建后的烈士陵园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是目前全国反映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

  高台县政府广场前,一棵硕大的槐树根深叶茂。据《甘肃通志》记载,此槐栽植于清顺治十五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棵古槐前,立着一块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红军槐。

  高台失守后,一些没有突围出去的红军战士遭到了敌人的残忍杀戮,红五军一位姓张的护士长被敌人用七寸长钉钉死在了这棵槐树上……烈士的鲜血赋予了这棵古树新的生命。如今,这里被完好地保护了起来,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临泽县城西南的新华镇,有一片开阔的河滩。两条小河自南而北流过,将这里分割成3块不规则的滩地,当地人称“三道柳沟”:东柳沟、南柳沟、西柳沟。80年前,西路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三十军指挥部设在西柳沟村民赵金莲的家里,时任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同志就住在这里。

  在西柳沟村,红军与百姓同吃一锅饭,同饮一井水。赵金莲家门口的一棵沙枣树,曾是李先念的拴马桩。部队离开后,他们用过的水井被百姓称为“红军井”,沙枣树被叫做“拴马桩”。

  80年来,赵金莲一家四代人代代相传,忠诚守护,“红军井”“拴马桩”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这里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红色旅游景区。

  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是西路军当时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当年,村民汪海龙将自家的一座老堡子腾了出来,让红军做防御工事。战斗中,驻守于此的130多名红军战士,与敌人展开了一昼夜的激烈战斗,歼敌500余人。

  数十年来,为了保护这座古堡,汪海龙及其儿子汪世金、孙子汪永茂代代接力,精心守护。如今,这座古堡成为当地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红色遗迹。

  80年的忠诚守护,是一种承诺,一种坚守,更是对西路军魂的传承。在临泽、高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倪家营红军纪念碑资料图

  如今,高台、临泽作为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西路军将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及其所代表的红色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这片红色大地。

  临泽县将发展红色旅游,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品牌作为今年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县里相关部门以西路军为题材,组织开展红色旅游产品研发征集活动,鼓励各种经济主体设计和制作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同时,还鼓励旅行社、宾馆酒店等涉及旅游经营的单位积极拓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经营业务,完善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助推全县红色旅游发展。

  高台县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树立高台形象、弘扬西路军精神、促进转型跨越的红色带动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突破口,着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强化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红色旅游的品牌吸引力越来越强,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历史需要铭记,精神更需传承。在高台、临泽,西路军不朽的军魂,已经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文章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