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干群一心脱贫摘帽——华池县双联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10-19 09:33:3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干群一心脱贫摘帽——华池县双联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新建的鸭洼村居民小区

  省体育局帮扶新建的白马乡体育活动场

  演出现场

  好景在望

  从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双联住户干部,层层加码的政策落实不断激发华池县脱贫攻坚的新活力,把这项工作推向纵深。

  华池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县。全县现有贫困村5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83户2.78万人,贫困面24.15%。面对“地贫人穷”的这一最大现状,华池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和最大民生,切实强化“一号工程”意识,以双联行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运用双联住户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两支力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省市县各级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输送到村、到户。2015年,全县实现稳定脱贫22个村、2474户9897人。预计2016年底,可稳定脱贫1.42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5%以下,有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现在,华池脱贫攻坚已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入村进户的帮扶队

  一群干部,紧盯一个目标,带着一个期盼进村入户。

  这群干部因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而进村入户。在这群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华池贫困乡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便走进华池县的一个村子里,记者看到的是,水泥路到了家门口,自来水进了院子,危旧房改造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富民产业发展了,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要是没有双联干部的帮扶,华池县怀安乡糖坊咀村周怀福一家不可能住进新房。周怀福一家三口智障而且残疾,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多年来,左邻右舍日子越过越好,唯有周怀福一家仍然居住在不足十平米的活动板房中。

  双联行动中,周怀福有幸成为华池县能源办双联干部郝兴华的联系户。郝兴华了解到周怀福一家的困难生活后,积极协调争取县民政局、残联的救助资金,并申请了怀安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共筹集5万多元,为周怀福家建起三间砖木结构住房。现在,在郝兴华的大力帮扶下,周怀福一家三口不但住进了新房,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我是成千上万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的干部中的一员。”2015年,张忠虎被中央组织部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选派至华池县城壕镇太阳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自担任太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围绕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张忠虎和一起驻村的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最终还要依靠土地做文章,打头阵。太阳村现有耕地7500亩,除部分作为农田耕种外,多数荒置,这些村的土地适合种植洋芋、糜子、小米等杂粮品种。经过调研,张忠虎和村上干部形成“互联网+山货”产业发展理念,依托农村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进行商标注册、宣传运营,重点打造“太阳山货”品牌系列产品。为帮扶群众脱贫致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相继投入物力、财力200多万元解决太阳村发展中涉及民生福祉的基础设施问题;今年继续实施200多万元的帮扶项目。

  王坚是庆阳市工信委干部,现任华池县柔远镇刘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从2015年7月开始,入住刘沟村,王坚给村民搭建厕所,帮助村民销售杂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刘沟村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荞麦为主。村里有个粮油加工厂,专门加工胡麻油、荞面、小米等对外销售。由于销路不畅,加工厂的效益不太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做长期不间断的宣传推销,帮助粮油厂及村民家销售产品。

  让王坚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正帮驻地村民家削土豆种子时,接到一个要100斤黑小米的电话,要求最迟第二天早上十点钟送到西峰北站去兰州的车上。于是,他赶紧跟粮油厂联系没有货,接着联系有谷子农户。拉了农户和谷子连夜到县城加工,等到一切办妥后,回到驻地已是晚上10点多。截至今年7月,王坚帮粮油厂销售胡麻油680斤、荞面920斤、荞麦糁160斤、荞麦皮120多斤,为一户村民销售白小米400斤,另1户村民销售黑小米800斤,价值18800元。

  除此之外,王坚所在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今年帮村上新修砂石路6条(总长20公里),建石拱桥2座,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危旧房改造22户,已竣工6户,正在施工16户;土窑加固、维修25户,已实施23户;小电井指标78户,已实施56口;争取老促会帮扶羊棚项目65个。

  李永秉是华池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华池县五蛟镇吴塬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驻村帮扶工作队为村上制定了吴塬村脱贫发展规划,并落实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到户、公共服务保障跟进、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五件实事。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村上新修水路咀至鸭口7.4公里柏油路,双石贬至毛掌5.5公里砂石路,建成药铺漫水桥1座;新打小电井和集流畅126个,全村安全饮水率达到了100%;新修梯田1258亩;修建简易厕所180座,全村基础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建羊棚20座,饲料棚10座,发放揉丝机32台,发放苜蓿籽种1000斤,种植紫花苜蓿1500亩,养羊3000多只;同时实施苗林产业,培育油松苗林500多亩。为75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60万元;依托互助资金社发放贷款15万元,其中贫困户5户,从而解决了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为解决村民和党员无活动场所的问题,新建了一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套了活动器材。还新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处,同时维修村部、硬化村部道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举办能力培训班6期,培训群众65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实现了每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

  现在,这些村子已成为郝兴华、张忠虎、王坚这些双联干部、驻村干部的第二故乡,贫困户也成了他们的亲戚。

  围绕四个“一号”抓攻坚

  脱贫攻坚的进程在不断推进,脱贫攻坚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靠实责任才能推进脱贫攻坚。面对全县“地贫人穷”的实际,华池县高度重视,传导压力,靠实“一号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联行动精准脱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一号责任”,层层誓师立令、签订责任,县委常委会、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先后18次专题研究部署双联扶贫工作,讨论制定《华池县整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农村危旧土窑改造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26份。

  与此同时,华池县各县级领导明确责任,带头抓促,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包抓两个贫困村,人均进村入户达到6次以上;各乡镇、部门主动作为,全力跟进,定期走访民情,制定帮联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各联村单位积极选派驻村队长、第一书记,县上按照“逢提必下”为省市单位联系村选配副队长、调配大学生村官,组建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56个,采取进村入户和坐堂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政策,记录民意,协调项目,排解困难,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和全省“1+17”精准扶贫配套方案。

  联户连心、扶贫扶根。华池县不断创新载体,凝聚共识,决战“一号工程”。创新开展了“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

  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县驻村工作队员和双联干部直接住进贫困户,由“走读”转变为“常住”,每人每年不少于2次60天,亲身感受贫困,真正了解贫困,综合运用政策上帮、思想上引、资金上扶、技能上教等措施,全方位、多形式地帮扶贫困群众,使脱贫对象坚定“摘穷帽”的信心和决心。县上对住户干部实行“12737”。即发放印有“住户”字样床单被套1套;上墙“脱贫路上你我同行、精准扶贫专栏”2张图表;设置扶贫开发“四个切实、六个精准”,精准脱贫“八个准”,驻

  村住户“三个防止、八个不准、八个时常”,领导言论,脱贫指标歌等7个牌匾;建立脱贫计划进度、脱贫措施办法、脱贫帮扶责任3本账;袋装扶贫手册,培训证书,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票据,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画册等7类资料,进行制式化管理,形成了驻村、住户“两条线、两结合、互补式”工作方法,凝聚了干群同心、决战贫困的人心人气。

  数据显示,干部住户期间,共完成投资5.2亿元,衔接落实扶贫项目16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638起,解决群众具体困难8200多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华池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服务“一号任务”,拨付省财政安排驻村专项经费28万元,并筹资320万元,按照驻村工作条件“六有、四统一”,制作工作队监督台。通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住户、长流水工作,夯实了脱贫致富基础。

  只有严格考评,严肃奖惩,才能决胜“一号目标”,为此华池县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单位联户干部考核办法,对联村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住户干部一年一评一奖励。成绩突出、群众认可、考核优秀的驻村住户干部,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直接进入后备干部库,并根据需要优先提拔使用,完不成年度帮扶任务、住户时间达不到要求的干部,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称职。

  今年8月,华池县表彰奖励2015年度双联行动组织奖、民心奖、优秀驻村工作队等先进单位46个,双联行动标兵奖、优秀驻村住户干部等108人,提拔任用3人,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奋争脱贫的积极性。

  通过驻村住户,实现了全县干部作风大转变,群众信心大提升,脱贫措施大落实。

  安居乐业奔小康

  改穷貌兴产业才能脱贫奔小康。华池县举全县之力打好“55444”组合拳,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年内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今年以来,华池县委、县政府采取整区域、整村组推进方式,着力破解“路、水、田、电、房”五大发展难题。

  道路建设,整合交通、“一事一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核心村示范项目,大力实施村组道路通畅工程,新修通村(水泥)油路3条28.7公里,村组砂砾路112条510公里,硬化入户道路25.2公里,实现了111个行政村油(水泥)路全覆盖目标。全力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打小电井1920眼,新建“一场两窖”1270处,在乔川、五蛟、悦乐、怀安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4处,新增有效节水灌溉面积2970亩。

  整合县国土、水保、扶贫等部门项目资源,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集中整理,统一机械耕作”的办法,新修标准化梯田4.16万亩。围绕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县实施动力电通村改造工程4个,完成农网改造45.2公里,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村组动力电不足问题。

  紧盯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安全住房”这一刚性指标,大力推进农村危房(窑)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动员千家万户进行安全住房“大会战”,全县完成危房改造884户,危窑改造1314户2458孔,配套完成大门、院墙、院坪硬化“三位一体”建设583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乡镇集中安置点7处618户2700人。

  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华池县大力开发五大产业。按照“全县草畜、苗林、全膜玉米,城郊瓜菜、山区小杂粮、中药材”发展思路,促进农民变牧民、变菜农、变林农、变药农。以打造“陇上良种畜禽保护区”为目标,发展草畜产业,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建成养羊示范点20个,新增养羊示范户183户,规模养殖场10个,新发展养羊户1265户,新建羊棚1265座,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53.1万只。发放草籽102吨,种植优质牧草17.3万亩,建成千亩草点15个。

  按照“整流域、整区块推进”模式,大力发展苗林产业,完成苗林栽植18.5万亩,占任务15万亩的123.3%;建成万亩苗林示范点6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6万亩,苹果栽植3200亩,核桃栽植2000亩。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地膜上山进沟”行动,实现川区、塬区、山地梯田、所有农户“四个全覆盖”,完成全膜玉米种植面积50.87万亩,占任务50万亩的101.74%,建成了东部川区、西南部川区、西北部山区3个10万亩和南部残塬区1个5万亩规模化全膜玉米示范片带。完成瓜菜种植面积9.3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22万亩。完成大秋作物种植面积87.6万亩,种植小杂粮10.5万亩、洋芋10.2万亩、油料6.64万亩、中药材2万亩。

  围绕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深度挖掘南梁红色旅游资源和子午岭绿色资源优势,以南梁“壹号院”、林镇“红色大院”为示范引领,探索推广南梁景区“床位工程”建设模式,在红色旅游沿线乡镇新发展“床位工程”示范户9户。同时,依托“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帮扶紫坊畔乡刘坪村红色旅游产业公益建设项目,新发展农家乐8户,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还采取“因需培养、订单输送”的模式,输转劳务3.7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5亿元。

  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农业多元经营主体。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累计建成420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13个,入社农户6400户。新建种养殖龙头企业2个,年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4个,带动就业0.23万人,完成北地雪小杂粮等企业改扩建3个;建成家庭农场3个,种养经营大户38户。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县域资源”的农村电商模式,新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6个,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81个,占111个行政村总数的72.9%。新注册电子商务公司9家,挖掘可网销的农特产品、民俗文化产品150多种,带动新开网店210多户,累计培训电商人才1740人次,全县网络销售农特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380多万元,线下销售567万元,带动电商从业人员1000多人。

  围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举办各类培训班197期,培训农民1.86万人次。

  华池县还突出以地权、林权及金融、供销等改革为抓手,不断挖掘农村发展资源。依托15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111个村级流转服务点,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7万亩,累计达到15.7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5.2%。全县111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对接兰州银行为5526户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贷款2.76亿元。新增村级扶贫互助协会35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资金总规模达到4038.9万元,发放借款2218笔1555.2万元,受益农户达到2218户7763人,扶持农户发展增收项目3大类28项。确权到户林地面积129.67万亩,林权抵押面积10.99万亩,抵押贷款7300万元。完成林地流转面积9.34万亩。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8个,发展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各2户。发展林下经济36.49万亩,林下经济经营户1.3万户,实现林地集约化经营产值2199.8万元。还按照“一企一网三社”建设要求,新建基层供销社、超市各1个,建成专业合作社、供销社系统电商终端入驻行政村各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个,村级综合服务社5个。

  围绕新南、悦紫、柔山等公路主干线,华池县着力强化集群示范,主抓了以南梁镇、山庄乡尚湾村等“一镇三村”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城壕镇火连湾等11个精准扶贫核心示范村建设,紫坊畔刘坪等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等30多个农业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脱贫攻坚战有酣。在南梁精神的指引下,华池县以双联行动为载体、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

  华池县梯田建设工程简介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379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3.21万亩,人均耕地7.52亩。全县共辖6镇9乡,111个行政村,646个村民小组,1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6万人。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县川窄塬小、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本农田少的实际,依托退耕还林口粮田、土地整理、国家坡改梯、农发水保、中低产田改造、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按照“适度集中,规模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狠抓落实,进一步改善了干旱区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使全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县新修梯田36.95万亩,人均梯田3.17亩。完成总投资33255万元。2013年以来共建成万亩以上梯田点1处,5000亩-1万亩梯田点3处,3000-5000亩梯田点8处,1000-3000亩梯田点22处。在兴修梯田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梯田后续利用开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全膜双垄玉米”、“梯田+中药材”、“梯田+油料”、“梯田+杏树”等多种产业模式,促使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梯田马铃薯面积达到2.7万亩,梯田全膜双垄玉米面积达到21.5万亩,梯田中种植药材1.04万亩,梯田中种植油料3.5万亩,梯田中栽植龙皇大杏10000亩,人均纯收入达到5348元,脱贫人数达到7000人。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