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保荣 通讯员 宋秉棣
出靖远县城向西,驱车十分钟,就来到了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渡口——虎豹口。这里两岸峭壁雄踞,巨石参差,黄河愤怒地咆哮着夺路而走,以排空的浊浪呼啸着向山岩冲击,在沉雷般的轰鸣中水花飞溅。
虎豹口雕塑。记者李保荣
黄河东岸,红军强渡黄河纪念雕塑巍然屹立在面前,雕塑上四位手执钢枪的战士面容坚毅、栩栩如生,向我们展示着革命先烈的慷慨从容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视死如归。
八十载时光荏苒,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红军留下的印迹却镌刻在靖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曾磨灭。
一
1936年9月至10月,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进驻靖远境内,筹集粮款,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实现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集中,造成了横跨黄河两岸,打通苏联、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这使得一心灭共的蒋介石坐卧不安,在处理完两广事件后,便实施其“剿共”计划,紧急调集260个团的优势兵力,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而一举消灭。
10月上旬,张学良向中共中央秘密提供了蒋介石的“通渭战役”计划,并建议红军及早部署“宁夏战役”行动。早在1936年10月初,朱德、张国焘就致电中央军委,提议为避免与敌决战,应抓紧造船,争取于黄河结冰前在靖远附近渡河。关于红军的具体行动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提出,红军一、四方面军一部在靖远地区西渡黄河,而后以三个方面军的主力跟上夺取宁夏,若渡河不成,则在西兰通道地区与胡、毛、王、关各敌进行部分决战,以拖延时间,待黄河结冰后,再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中央权衡轻重,作出了提前执行“宁夏战役”的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经过短期休整后,配合西方野战军进军宁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在11月10日前完成渡河任务。
据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出行动部署:30军开至靖远县大芦子一带秘密造船,侦察渡口情况,准备渡河事宜。
红军发给靖远乡绅王供辰的乐捐证
10月16日,蒋介石下达“进剿”令,并于21日向红军发起总攻,国民党军队自南至北分三路并进向红军猛扑而来,企图将红军压迫于黄河以东、西兰公路以北地区一举歼灭。20日,朱德、张国焘赴打拉池,与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会见,商讨宁夏战役部署事宜。
靖远段的河防任务由驻守河西的马步青担任,马步青派出骑兵第五师的两个骑兵旅封锁黄河西岸,在各渡口修筑了碉堡,予以重兵把守,其所属的马禄骑兵旅就驻守在虎豹口一带,实行严密的防守措施,并在红军到来之前扣押了一些船工和停靠在岸边的船只。但在守敌封锁渡口时,当地老百姓事先在大船中装上河岸边的鹅卵石,使大船沉入水下,为红军渡河保存了船只。此时,30军已造船16只,加上被群众隐藏起来的船只,共有可容纳百人的大船7只、容纳20余人的小船15只,红军渡河有了可能。
根据前线敌情变化的新情况,中央决定提前实施“宁夏战役”计划,电令红四方面军以两个军渡河,控制河西沿岸,以三个军拒阻南路进攻之敌。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总指挥部抵达靖远,在全面检查渡河准备工作后,立即向30军下达了渡河命令。
23日夜晚,30军奉命渡河,前卫部队263团在事先确定的渡河地点红嘴子开始偷渡,但因河道未侦察清楚,船行至河中心搁浅受阻,被迫停止了当夜的偷渡行动,战士们抬着被河水浸湿的船只,于拂晓前撤回原驻地。第二天,继续派人侦察渡河地点,选择在虎豹口渡河,并掌握了敌方的河防部署情况。
虎豹口渡口位于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西2公里处,距县城约5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24日晚11时,程世才军长发出渡河命令,担任首次强渡任务的勇士们在船工的帮助下,驾驶着木船和皮筏,直冲对岸。二十分钟后,船只靠岸,敌人发现了红军的渡河行动,立即组织火力拼命封锁渡口。先头部队以迅猛的动作,用步机枪和手榴弹的火力,突破了敌人河防军一个团的防线,占领了10余座碉堡,歼灭了一个连的守敌。到次日拂晓,88师顺利渡过黄河。至26日,30军7000多人全部渡过了黄河。徐向前、陈昌浩在渡河前线分别致电朱德、张国焘、毛泽东和周恩来:“我30军在靖远上游十五里之虎豹口渡河成功,河左岸碉堡已被我占领”,并令9军向河边开进,紧跟30军渡河。
至28日拂晓,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直属队2600余人和9军6500余人渡过黄河。10月30日,5军4000余人在三角城渡过了黄河。至此,红军30军、9军、5军共21800余人全部渡过了黄河。至此,30军、9军、5军在总指挥部的带领下经景泰进入河西地区,这支由21800余人组成的部队,从此踏上了浴血奋战的悲壮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