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0载栉风沐雨 蕴育杏坛桃李遍天下
——甘肃农业大学70年校庆
甘肃农业大学70周年校庆大会现场 西部商报记者 李东朝 摄
中国甘肃网10月13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李东朝)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6年10月10日,甘肃农业大学校园里鲜花锦簇,彩旗飘扬,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欢乐。这一天,甘肃农业大学迎来了她70岁生日。上午10时,学校礼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这里,甘肃农业大学隆重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校友欢聚一堂,同襄盛会,畅叙友情,共同回顾学校革故鼎新的峥嵘岁月,共贺母校七十华诞。
70年来,甘肃农业大学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始终致力人才培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校长吴建民说,学校办学之路充满曲折和坎坷,但一代代甘农人胸怀苍生、兼济天下、矢志不渝、励精图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7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一所单科性农业院校,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于一体的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大学。
校庆现场
开创先河 中国第一所兽医学院诞生
“西面高耸着昆仑,北面蜿蜒着长城……”西北广袤厚实的黄土地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传承着神奇独特的西部文化。母亲河滋养下的甘肃,辽阔多彩,农业文明的积淀尤为深厚。
1946年,甘肃农业大学的前身国立兽医学院在兰州小西湖成立,这是国内唯一的、亚洲一流的畜牧兽医高等学府,首任院长为留德双料博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盛彤笙先生。
学校曾西迁武威黄羊镇,后回迁兰州,最终选址在今天的安宁营门滩。校名从国立兽医学院,历经西北兽医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四次更替。三易其址,四更其名的曲折故事记录了这所大学历经坎坷、艰难跋涉、竭力奋进的办学历程,也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学人忧国忧民,心系家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时光在开拓者的足音中悄悄流逝,转眼这座巍巍学府迎来了她的七十华诞。70年来,她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创了中国兽医高等教育独立办学的先河;70年来,她情系稼穑,强农报国,为解决甘肃“三农”问题不懈奋斗,成为培养农业高级人才和孵化农业高科技成果的基地,也成为“牧医草人才的摇篮,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中坚”。
薪火相传 蕴育杏坛桃李千枝竞放
回首往昔,甘肃农业大学英才辈出。学校在建立之初,就已是人才云集,兽医病理学奠基人朱宣人、寄生虫病学家许绶泰、兽医内科学家蒋次升、兽医微生物学家廖延雄、兽医产科学家陈北亨、兽医解剖学家谢铮铭、兽医外科学家秦和生等都是这一时期蜚声业界的代表人物;70载春华秋实,传承教书育人之道,贵师重傅,立德树人,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南志标,英国皇家科学院首位华人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陈化兰,“2016中国科学之星”高彩霞,“陇人骄子”孙万仓,央视年度“三农人物”徐长林;70载砥砺奋进,惟造福桑梓、解民之艰的农大情怀从未改变,从上世纪50年代师生携手剿灭青海牛瘟,到今天21个专家院遍布陇原大地,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参与精准扶贫,一代代农大人前赴后继,丹心热血,谱写出了富民兴陇的壮丽诗篇。
70年来,学校矢志创新,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成绩斐然,培育出了“甘春系列小麦”“甘肃白猪”“黄河蜜”等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不忘初心 激励莘莘学子砥砺前行
在70周年校庆大会上,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在主持大会时说,我们将积极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以70年校庆为起点,加快学校建设发展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开展文化传承创新,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努力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回母校参加庆典的杰出校友、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教授,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并作了首场“校友论坛”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杨子恒院士诚挚地表达了别离母校20年之久的眷恋之情,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和基础教学设施的改进,让他为母校发生的历史性改变感到欣喜和自豪。
被誉为“禽流感的克星”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陈化兰校友热情洋溢地对在校的同学们说,希望你们牢记校训,珍惜青春时光和优越的条件,树远大理想,立自强之志,迈坚实脚步,努力成为农大新一代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