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义杰
根据工商总局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统计发现,有效送检样品为497批次,不合格的172批次,其中,天猫商城不合格产品数为38件,居榜单前列,淘宝不合格商品为19件。
(据10月11日《新闻晨报》)
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商品进行质量抽检是必然选项,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网络商品质量的必要行为。然则,现实是,由于这次公布的数据比较笼统,标准不够详实,以及抽检比较随意,一方面导致了网友的盲目抓瞎,不知道这一数据如何参考;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电商之间的简单的相互攻击。
因为不同问题的不合格产品带给老百姓的危害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对于不合格产品简单地去做纯数据比较是不合理的,其带给人们的借鉴意义就有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插座插头安全方面的问题,与衣服使用说明不清方面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安全级别的,简单的合格率比较没有意义。
也许是打个马虎眼,工商总局并没有明晰列出各电商的不合格率,难怪有媒体得出“工商总局抽检主要电商,不合格商品数量天猫第一”的结论。这对相关部门的抽检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因为类似这样的抽检本身方式其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例如:对于不合格,是否需要应该根据不合格程度进行“不合格分类”,国家有相应的标准,是否应该在公布时进行分类,而不是笼统地公布;再比如,抽检的意义在于落实责任主体,形成警示并进行处罚,后续工作如果落实不到位,便不能充分发挥抽检的作用。
总体来说,对网络商品的抽检不是逛早市,随意挑选来进行鉴定就可以了。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加专业和精细一些,不管是在抽检物品的分类上,数量上,抽检方向上,都应该细化。这样才能够给网友提供更多的指导价值,也才能够给商品从业者以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