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投稿

甘肃省全面推动和实践“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10-12 08:49:5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原标题: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创业环境

  我省全面推动和实践“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两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响彻全国。自去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省政府先后制定了《甘肃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活创业创新主体,提出陇原“双创”千亿元产业行动计划,实施搭建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大学科技创新园提质扩容、农村创业富民和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等5大行动,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成效。

  优化政策措施环境,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33号),进一步明确我省发展众创空间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此外,省直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办法》、《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考核细则》、《甘肃省商务领域2016年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要点》、《关于建立健全甘肃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机关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我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了发展环境。各市州根据省上政策也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相应落实措施,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地政策支持保障。

  其中,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三证合一”,开展“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突破政策障碍和制度壁垒。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核发一照”和免收工商、税务登记注册费、组织机构代码证费用等改革措施,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2016年上半年新增12.83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从业人员达390.89万人,各类市场主体加速涌现,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构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的意见》、《甘肃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立足我省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有力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目前全省涌现出100多家众创空间,其中已认定61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获得科技部备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大型仪器协作共享平台”,23家单位已面向社会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平台,全省各级各类创业就业孵化平台达到200个,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34个,成为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引导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向创客、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开放共享。积极推进甘肃省“科聚网”和“兰州科技大市场”全面上线,提供科技资源、科技数据、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科技管理、投融资、法律咨询等综合科技服务。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

  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相关部门制定了《甘肃省2016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建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人才与培训、

  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等8个方面的服务,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96871”,建立了动态发布、及时更新的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网站,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培育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4个,入孵企业数量1658户,累计出孵企业368户,其中,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兰州创意产业园、兰州高新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创业基地等4家单位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撑载体。

  统筹财政资金,加大创业创新投入

  省财政设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基金7000万元,重点对返乡创业示范县、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给予扶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师资培训培养和扶持自主创业等。整合利用省财政专项资金1.2亿元,鼓励和支持地方加快推进“双创”工作,奖补57家众创空间和8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省财政对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创业型城市补助资金1200万元,3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补助资金900万元,2个国家级31个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及入孵初创企业补助资金2390万元,创业大赛补助资金112.4万元,创业项目补助资金71万元。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基本实现了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税种的申报缴纳,做到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开展国地税合作,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实现了国地税税收管理制度一致,政策落实口径一致,解决了相同条件企业国地税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问题,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管理环境,今年上半年减免小微企业税收10.71亿元。

  引导金融部门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先后出台《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实施意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办法》、《促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不断健全完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

  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推出“税易贷”、“四融平台”、“浦发点贷”、“e融e贷”、“税e融”等众多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探索通过“政—银—保”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形成了“银行信贷+企业直接融资+政府平台”的融资格局。截至2016年8月底,累计发放贷款531.6亿元,累计吸纳带动就业226.6万人。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创业创新基金

  由省财政、兰州市、白银市、兰州新区共同出资23亿元,设立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下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信、科技投资、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和科技孵化器专项4类子基金,通过风险补偿、参股投资、奖励和后补助方式,支持兰白试验区及省内各类科技型企业及孵化器公共平台建设。2015年,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累计帮助2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融资10.09亿元,首批发起设立的4家子基金总规模已达16亿元。省财政设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通过担保累计发放贷款14.36亿元,惠及333户企业。正在筹

  划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省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通过财政注资、募资社会资本、参股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利用3-5年时间,使基金总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补助4500万元,支持兰州市城关区设立“双创工作”风险补偿基金,以不低于1比10的放大效应,吸引金融机构融资,重点扶持各类新型众创空间的发展。鼓励种子资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等进入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有20家众创空间设立了种子基金,一批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设立了4亿元科技贷款增信基金,建立了政府、投资基金、银行、创客企业、担保公司等多方参与、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创客的信贷支持。目前,交通银行、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华龙证券、省国投公司等加入了扶持创新创业的行列。

  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双创活力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技人员在兰白科技改革创新试验区创新创业,落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计划2014年至2017年全省完成引领1680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鼓励引导大学生自

  主创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低年级学生第一次申请创业创新项目。2016年,为2.4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累计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400万元。同时,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5万元、8万元、10万元等不同标准统一调整为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另外,全省先后举办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暨“兰州高新杯”甘肃省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十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各类大赛,奖励获奖项目和组织,并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持和服务,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在兰洽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创客节高峰论坛,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政策宣传,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全民创业创新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激情。

  记者 何怡璇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