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论兰州发展

2016-10-11 09:18:3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兰州夜景

  A

  构建宏大兰州

  所谓“宏大兰州”,就是将兰州老城区、新区、白银市,以及定西的临洮县和临夏的永靖县,合并而构成大兰州,并在此基础上争取使之成为与西安一样的副省级省会城市。

  构建大兰州的必要性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在地理上将兰州面积扩大,有利于直接强化兰州作为我国西部重镇、丝路明珠和甘肃中心城市对邻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兰州市拥有更加广泛的、多样化的投资空间,从而赋予外来厂商以更加灵活的选择性,增加各种不同项目落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兰州现有区域与白银、临洮、永靖地区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减少重复建设与同质化恶性竞争。

  第二,在行政上将兰州级别提高,政治平台更大,行政资源更多,有利于以大手笔办大事情,也有利于给人们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在中国的文化观念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环境下,行政级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无须讳言。东部沿海14个计划单列市和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的蓬勃发展已在实践上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兰州行政级别的提升是一个颇有难度的事情,决定权不在兰州,甚至不在甘肃,而在中央。但甘肃省和兰州市有必要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而不努力则一定不成功。

  第三,扩大兰州地理面积与提升兰州行政级别,构建大兰州,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兰州对于甘肃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兰州市作为西部重镇、丝路明珠和向西开放高地在西部大开发、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全省的带动辐射作用已成为一个趋势,兰州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而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B

  打磨锦绣兰州

  所谓“锦绣兰州”,就是精致精细、美丽美好、处处都体现着人性关怀、犹如花园般的新兰州。

  这些年,兰州的建设确有成就,确有进步,确有升华,笔者作为记者见证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和东部南部城市相比,兰州还有不少地方失之粗糙、失之低劣、失之脏乱。比如:一些该绿化的地方还裸露着,无人负责;还有已经绿化的地方树死草枯,无人补救;不少路面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无人修补;人行道上分布着奇奇怪怪的凸起物或凹陷处,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受伤;商铺宾馆饭店牌匾式样单一,颜色难看;有的霓虹灯牌匾不仅色彩艳俗,且残缺不全,夜间亮黑交织,十分滑稽;还有不少公共设施缺乏人性化考虑,给市民带来不便;停车场不敷需要,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十分突出;烂尾楼或破旧该拆的楼房几年乃至十几年也处置不了,严重影响观瞻;一些饭馆、宾馆、商铺的卫生状况也不甚理想……。

  这些问题,都应当加以解决。尽管这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至少要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行动,而不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多少年来,兰州干部群众对于兰州的空气污染见怪不怪,甚至在无可奈何中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兰州空气不可能变好的共识,倘若让这个所谓“共识”继续下去而不痛加改变,那么兰州的大气治理就绝不可能出现今天的局面。兰州大气治理的卓著成效又一次印证了毛主席的著名论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打磨锦绣兰州也是一样的道理,解决这个难题,首要的一条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底线,把兰州作为一个大花园来建设和管理,对于粗糙低劣和脏乱差的各种现象绝不能容忍;其次是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第三是强化责任制,强化督促督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终让高标准的管理成为职能部门的管理习惯,并让这种管理习惯进而催生出广大市民的高标准生活习惯;四是要舍得花一点钱,对打磨锦绣兰州给以必要的经费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