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投稿

共建美好新甘南——甘南州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之深化篇(组图)

2016-09-28 09:05:1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共建美好新甘南——甘南州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之深化篇

  美丽的玛曲草原 通讯员 周瑾成

  碧绿的卓尼县大峪沟景区。记者 赵梅

  记者 赵梅

  环境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更是民生之举、发展之计。

  自去年以来,甘南州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城乡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成效明显。

  为持续推进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精细管理、常态治理,甘南州提出在下一步整治工作中壮大环卫力量、调动干群积极性、强化“三大支撑”和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保障综合整治成效的工作思路,旨在提升对外形象、助力旅游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小康进程。

  清爽的合作市区一角。资料图片由甘南州州委督查室提供

  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行业管理

  环卫队伍是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主力军,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甘南州要求各县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环卫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技术和作业等各类环卫人员的分类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根据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环卫行业职工工资指导标准,确定环卫行业最低工资水平,并制定危害岗位补助、健康疗养和职业健康体检补助政策。

  同时,建立环卫人员劳动保障机制。研究制定环卫行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明确非事业编制工人政策待遇,按照统一标准核定,拨付不同用工形式的人工成本费用。各县市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与临时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对不同用工形式的职工应按统一标准制定工资水平及社会保险、福利津贴制度;通过加快推进环卫行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环卫职工的劳动强度,改进作业环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改善作业警示标志,确保作业安全。对侮辱殴打伤害环卫工人的事件依法严肃查处,切实维护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碌曲县藏族小学学生上街清理环境卫生。通讯员 拉毛草

  调动干部群众全员齐抓共管

  甘南州要求各县市、州直各部门、省属驻州各单位继续坚持每周集中清扫活动,重点在延伸触角、精细整治上下功夫。合理安排各级干部,对主城区、主街道划片包干,保证一个单位每周上街参加一晚巡查、捡拾垃圾、监督沿街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实现“全天候无垃圾”的治理目标。

  同时,甘南州要求组织部门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综合整治工作中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引领作用。要求农办、扶贫办把农牧村、农牧户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帮扶工作队帮扶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需要提出整治成效与落实帮扶项目资金、脱贫考核验收双向挂钩的具体措施办法,建立整治责任倒逼落实机制。

  广大群众是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主体,下一步,甘南州各级各部门将继续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大家支持、参与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教育部门组织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深入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进而提高家长的公德意识、环卫意识和卫生意识,实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效果。

  玛曲县外香寺观景台一角。记者 赵梅

  强化“三大支撑”确保资金投入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省属、州属单位全力配合,共同推进。

  下一步,甘南州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将突出基础项目支撑、资金保障支撑和部门协作支撑的“三大支撑”,全力推进整治工作持续纵深开展。

  甘南州要求发改部门对全州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围绕城镇垃圾填埋、垃圾分类处理和乡村垃圾出口等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科学布建、急用先建”的原则,编制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和分年度建设计划,多方争取建设项目,逐年稳步实施。环保、住建等项目建设单位,力争将环卫基础设施一并纳入建设规划,在项目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州县实际,科学合理布建。同时,要求财政部门对全州财政资金在综合整治中投入运行情况和现实需求进行全面调研,研究提出长期投入综合整治工作经费的政策措施。各县市根据综合整治的现实需求,将本级财政收入的10%用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各县市、州直各部门、省属驻州各单位要按照“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杠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破解资金难题。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