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云:共奏海上丝路遗产申遗“和声”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甘肃日报记者 吕宝林) 《跨海和声: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云在文博会论坛上的演讲题目。在她看来,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同样重要。赵云引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句“大海是非凡的和声家”,指出历史上的海上丝路就像是沿线各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演奏的一部和声,季风洋流是这部和声的节奏,沿线各地不同的文化代表着不同的声部,尽管不同却很和谐,“在这部和声里,每一位演奏者都是海上丝路的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她呼吁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在海上丝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中,共奏一曲优美的“跨海和声”。
赵云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类利用海洋沟通互联的纽带,时间跨度悠久,不同地区的资源和文化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各自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交流体系。与陆上丝绸之路呈现的“廊道”面貌不同,海上丝绸之路更多呈现出“点”的特性。海丝遗产类型主要包括各类基础设施,如码头、航标、船厂、仓库、管理设施、祭祀遗存等;为海上贸易提供产品和交换的生产场所,如瓷窑等;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产生的相关遗产,如寺庙、名人墓葬等。因此,海丝遗产申遗要特别关注重要的节点和不同遗产类型。
赵云建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应形成多方位的协作保护、管理与申遗机制。积极探索海丝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尽快启动第一批申报,带动国际海丝研究与申遗工作;搭建跨国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联盟;逐步建立、完善海丝遗产数据库,在线共享研究、保护、展示、旅游等信息;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究学会;出版国际学术系列著作;定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会议;合作拍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等。赵云说,海丝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是一次真正的远航,目前这个远航才刚刚开始,希望海丝沿线各国共同努力,唱好海丝遗产保护和申遗这部“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