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兰琴
昨天,很多媒体人的微信朋友被一个叫“沈家岭”的地方刷屏了。
在百度上输入“兰州沈家岭”,一时间关于沈家岭的介绍和各式报道在电脑上刷屏了。
沈家岭在哪儿?它为什么能让全国60家媒体关注?
昔日解放兰州战役之“兰州锁钥”
李厚功老人讲述着历史
已经76岁的李厚功老人,说起当年沈家岭上那场战役,仍是一脸惊恐。虽然当年他只是个9岁的孩子。据他回忆,当时战役打的激烈,山上炮声不断。他们一家人躲在防空洞里生活了7天,直到红旗插上沈家岭他们才跑出防空洞奔走相告。
85岁的李振朝老人,却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1949年7月,21岁的李振朝跟随所在部队——西北第一野战军四军十师30团从陕西向甘肃挺进。
沈家岭战役第一坑道原址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婧 摄)
1949年8月25日拂晓,沈家岭战役打响。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兰州城西南的沈家岭发起进攻。沈家岭山势陡峭,是一道南低北高、呈葫芦状的山梁,是国民党部队马步芳“马家军”固守兰州、控制黄河铁桥的一道天然屏障。敌人把沈家岭的山坡两边削成几条两三丈高的绝壁,绝壁上挖有好几道堑壕,堑壕前布有铁丝网和大量地雷,每隔二三十米还有明碉、暗堡和堑壕相连,易守难攻。
这场英勇壮烈的沈家岭攻坚战,是解放兰州战役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沈家岭的山峰都被打矮了2米,解放军与敌鏖战14个小时,打退敌人排、连、营大小反扑30余次,歼敌3300多人,俘虏500多人。
战斗结束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对沈家岭战斗的胜利给予高度评价:“沈家岭攻坚战打开兰州“锁钥”,兰州城的解放是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兰州战役资料图片
而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激战6天6夜,共歼灭马步芳主力八十二军3个师大部,一二九军2个师各一部,三个保安团除一部溃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共计2.7万人,兰州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蒋介石、马步芳企图占据西北的设想,打开了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西进青海、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的门户,为进军新疆创造了条件,加快了整个大西北解放的进程。
如今兰州的红色教育基地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
正是由于沈家岭战役至关重要的一战,使得兰州战役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重要的一笔。
沈家岭战役是解放兰州战役中最为惨烈和残酷的战斗,解放军伤亡达3000多人,仅壮烈牺牲的团职干部就有8人。沈家岭战场遗址,是党性教育极佳的宣传和推广载体,是兰州市、甘肃省珍贵革命文化遗产。”沈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孙延忠说。
沈家岭村位于兰州市区南部的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目前共10个村民小组,409户,1980人。
2015年3月31日,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在沈家岭举行。为了传承革命精神,兰州七里河区在沈家岭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对党员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讲解员在红色文化长廊给记者讲述当年故事
2015年6月30日,兰州七里河区结合沈家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月一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沈家岭红色文化广场举行“忆党史强党性、践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
像这样的活动,沈家岭已经举办过不少,时常也会有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组织人员来参观,这里已经是兰州人众所周知的“红色圣地”了。
陈列室内陈列的当年战役遗留子弹袋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带动下,沈家岭村实地建成了4个文化广场,设置了沈家岭战斗大型组图、国防墙,放置了3门大炮、制作了《沈家岭之歌》等大型宣传版面,设立沈家岭战斗临时战地医院复原实景、观景栈道和观景亭、红色文化驿站、沈家岭战役陈列室、沈家岭战斗观影室、三道战壕简介牌,集中制作《红色地标》、《沈家岭村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及《沈家岭村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成果》宣传片,初步形成了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的红色文化已经转化成为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吸引着市民游人前来参观学习。
现今兰州乡村的脱贫攻坚样板
近年来,沈家岭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沈家岭红色文化资源,采取农旅融合扶贫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红色旅游与沈家岭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反哺农业,使农户成为旅游商户,农户生产的农作物变成土特产和旅游商品,让村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红色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此外,村上还积极发展农家乐以及相关红色文化产业。目前沈家岭正在探索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发展农家乐扶贫模式,让群众在接受红色洗礼的同时拉动旅游消费,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致富奔小康。
2016年1月29日,沈家岭村扶贫互助社成立,村民高俊霞正带领其他几家贫困户成立兰州沈家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百合、果菜种植,土鸡养殖、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多项产业,合作社成了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好帮手”,她也成了村里的“红人” ,目前很多村民也在搭建电商、微商平台,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争取打开更大的销售市场。
种养殖合作社采取的是“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村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了想致富但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表面看,稳定了合作社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实这个过程实现了双方的利益共赢,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
唐仲信展示拉面手艺
除此之外,村里还办起了免费的牛肉拉面培训班等技能培训基地,50岁的唐仲信就是学员,她说自己已经学了半个月,到拉面馆的月收入不会低于5000元。
近几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加快脱贫攻坚,重点围绕家政服务、电焊、驾驶员、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订单式劳务培训,培育打造了“阿干厨师”“花寨美洁”“黄峪电焊”“魏岭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沈家岭村也搭上了脱贫快车。
采访团正采访村民
正如中国日报网记者马驰所说:“这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充分调动起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了“等、靠、要”的贫困惯性,让贫困户学到挣钱本事,拿到了致富“金钥匙”。
9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甘肃省委网信办承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成员走进沈家岭村,来自全国的60余家媒体深入走访,马驰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