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兰州党史】老红军吕仁礼永登流落记(图)

2016-09-20 10:39: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老红军吕仁礼永登流落记

  1961年,吕仁礼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1937年,红西路军挺进河西,经过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当时任红西路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的吕仁礼,在激战中头部重伤被俘。不久后,吕仁礼机敏地逃出虎口,流落到永登一带。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他终于养好了伤,几经坎坷后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百战余生:机敏逃出敌人魔爪

  1916年2月,吕仁礼出生于安徽省六安裕安区狮子岗乡。1930年7月,14岁的吕仁礼与几个小伙伴为了解决“肚子”问题参加了红军,在红30军11师33团1营1连当了通信员,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红小鬼”。

  两年后,吕仁礼当上了排长。后来,他被33团团长程世才看中,当了团部的通信班长,还到30军当过警卫班长。1933年3月,吕仁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他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了半年后,在33军99师297团1营1连当了政治指导员。1934年底,被提升为该团3营营长。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穿越草地向南行进。开始,吕仁礼所在的营有近300人,由于生活补给十分困难,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饥饿、寒冷、疾病时时威胁着红军官兵的生命,加上开小差的,等二过草地与红二方面军会师时,全营只剩下200人。

  当时,他们的会师地点在川西的上包座,大家饿慌了,红二方面军给他们每个营送了一头牦牛,第一顿大家实在无法控制,一家伙吃了一大半,想到后面的日子,每个人都咬着牙关,每顿只吃一点点。就这样,一直吃了两天多,最后,把所有的剩骨头都熬成汤,吃喝得干干净净,一头牦牛救了200人,走出了漫漫长征路。

  1937年,红西路军挺进河西,在国民党马步芳等部的围追堵截下,经过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了。当时任红西路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的吕仁礼,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头上被马匪连砍五刀,仆倒在死难战友的尸体堆上,一天后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吕仁礼由于头部重伤被俘,敌人把他关押在青海四十里铺。吕仁礼被俘以后,一直在想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坚持革命,就必须想办法逃出虎口。6月,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乘马步芳军队看守疏忽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出十多里地,这时天已大亮,就一路乞讨要饭,向东而去。

  老红军吕仁礼在《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纪念封》上签字

  几经坎坷: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1938年春,吕仁礼随这伙人从永登县出发,边乞讨,边干农活,在靖远附近渡过了黄河。结果意外地碰到了吕仁礼当营长时的团政委张力雄。两个红五军幸存的老战友相逢,分外激动,听说三岔有八路军办事处,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离开那些河南人,找组织去。三月的一天,他们来到三岔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以后又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吕仁礼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十队区队长,第三分校二大队一队队长。晋西北军区决死第四纵队三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雁门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十五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团长。

  解放后,吕仁礼历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五师师长等职。荣获一级红星功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吕仁礼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历经多年的戎马生涯,吕仁礼随八路军、解放军转战南北,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战功。但他一直念念不忘四泉村的人民。

  1952年,吕仁礼被任命为驻永登的人民解放军炮兵某师师长。1958年,部队在皋兰一带挖石膏,吕仁礼师长打听到四泉村就在附近不远时,非常高兴,就乘车来到这个二十多年前流落过的山村,很快找到张明公老哥俩,旧友重逢,千言万语说不尽。

  四泉人民以当地最好的莱肴——手抓羊肉招待了吕仁礼师长。后来,炮兵某师政治部根据吕仁礼师长的指示,先后多次到这个山村为群众放映电影,慰问村民,帮助解决困难。四泉村党支部、村委会逢年过节,杀猪宰羊慰问部队,一直到吕仁礼离任。

  记者 颜晨 (本文资料由永登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火泽东提供)

  抗日战争时期,吕仁礼在抗大留影

  历尽艰辛:贫困村民倾情相助

  不久后,吕仁礼走到大通河畔,正好碰上准备去永登秦王川赶烟场的两位土族老人,还带着两个孩子,他便请求说:“我是红军战士,因打仗负伤,现在去找失散的部队,大通河上有哨卡,我一个年轻人不好走,想同你们一块渡河。”老人痛快地回答说:“行,今晚你就和我们住在一起明个儿渡河走秦王川,如果哨卡盘问的话,我就说你是我的儿子,是个哑巴。”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一行来到大通河岸边,当敌哨卡的士兵盘问时,吕仁礼装作哑巴,顺利地通过了大通河。走到永登县城,见一群人在马步芳军队的威胁下修筑兰新公路,一打听方知这些人正是红西路军被俘人员。吕仁礼心如刀割,但不敢停留,在北关河滩拾柴烧了些水喝,继续随两位土族老人来到秦王川。

  两位老人帮吕仁礼找零活干,每天可以收一点钱,换点大饼吃。就这样,半个多月过去了,麦收季节到了。当时这个地方的有钱人家是采取按地亩包干的办法,规定每收一亩给多少钱并管饭吃。收麦全凭手拔。吕仁礼因为没有干过这种活,干起来很吃力,每天也拔不了多少麦子,只能混口饭吃。

  秦王川的麦子成熟规律是先南后北,拔麦子也是逐渐由南向北,他于7月份来到秦王川北部的四泉村(今永登上川镇)。四泉村不大,总共还不到十户人家,吕仁礼化名杨戈,给一家小地主干零活,管牲口、放羊、打场等。八月底土族老人一家回青海了,吕仁礼继续留在四泉。在干活时他认识了本村张明公、张万公兄弟。

  张万公是个佃户,忠厚善良,全家三口人,有妻子、女儿。吕仁礼想,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说心里话。他就向张氏兄弟说明自己是受伤的红军战士,但没有说明团长身份,并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当地群众抱着同情红军的心理,爱护他,保护他,给他吃好的,干活也不太辛苦,使他心情舒畅地在四泉村度过了四个月。

  11月,从河南上来一批难民有二十多人,是“吃大户”的。这些人到地主老财家要钱要粮,地主老财对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在四泉村住了一个多礼拜。吕仁礼这时伤情已愈,也挣了几块白洋,奔延安的路线也打问清楚了,他就跟领头的人说自己也愿意跟他们去,领头人同意了。

  这些人原来准备往西走,吕仁礼向他们解释,他们听了吕仁礼的话,决定一起往回走。在秦王川地区转了三四个月。这伙人经常转移驻地,一般都是选择偏僻的小村子,他们中间年纪相仿的互相称兄道弟拜把子,每次外出时,让老小留下,其余众人随领头人,手持自己制作的假公函,去大户人家要钱要粮,遇到小集镇就把当天要到的粮食倒卖,回来大家共同分用。吕仁礼因是随行的,不分一钱一粮,只是拿个打狗棍子沿途挡狗讨点吃的。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