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通中欧 兰州区位优势明显 与会专家就如何发挥交通优势实现物流集散展开对话
资料照片
记者 蒋凌
兰州在全国闻名,始于一条河、一部戏、一碗面、一本书。如今的兰州,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建设中一步步成长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兰州不断开通的满载中国制造的一趟趟货运班列,带着诚意与希冀驶向了中亚、南亚和欧洲。这为我国面向南亚和中南亚的贸易打通了新的渠道,时间成本低的特点也符合现代物流发展。不难发现,国际货运的前景广阔,性价比也很高,铁路货运班列的开通可谓是开拓了陆路运输的途径,将铁路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至极致。实事求是地说,目前通过中欧货运班列运出去的国货并不是非常多。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应该以什么为主呢?是以班列的货箱集散为主,还是以商贸货物的集散为主,抑或是以多式联运货物集散形成产业聚集为主?处于优势地理位置的兰州又该怎样建设集散中心?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与哪些信息进行对接?在昨天进行的2016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上,主办方专门组织业内人士,对中欧班列(兰州)集散中心建设进行了交流。
区位优势是兰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现在讲‘一带一路’,讲中欧班列,兰州唯一的优势,目前我们看就是区位优势,这个区位优势里面,核心是交通的优势。向西开放之前,过去新疆和西藏的物资往内地走,通过河西走廊聚集到兰州。西藏和新疆人口太少,这个枢纽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西面的需求一扩大,这个市场就增大了。怎么利用“一带一路”把我们的枢纽作用发挥出来,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在当天的论坛中表示,兰州的优势在于区位优势,核心是交通的优势。为了打造向西开放的枢纽平台和通道的核心作用,兰州市极力争取在中欧班列的规划中把兰州作为中欧班列的货物集散和编组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聚集,通过物流的集散实现产业聚集。
今年1月,海关总署与甘肃省签订了《署省合作备忘录》,其中在支持铁路口岸开放和建设方面,海关将支持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国家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集结站,对西向班列进行整合编组,为甘肃建设中欧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奠定基础;支持甘肃始发的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甘肃尤其是兰州,国内所有中欧班列货运集散从成都过来的都经过兰州,包括现在核心班列也是每次经过兰州,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节点城市,我个人认为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安徽新欧亚公司董事长杰传宝说,因为兰州离中东部地区比较近,从时间效率方面来讲比较合适,兰州在集散中心方面是非常有前景的。
远离经济中心是兰州弱势
“弱势是什么?远离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小。”对于兰州发展集散中心的不足,牛向东并没有避而不谈,他说,兰州是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说是西北,其实在最中间,但是远离经济中心,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第二个弱势,经济总量小。第三个外向型经济弱。向西开放,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强化,经济中心在东部地区的崛起,兰州的外向型经济基本都转移到东部地区了。出口加工业的企业都转移到东部地区去了,剩下的是产业的上游,就是能源、原材料、特别是原材料是我们的强项,这也符合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符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布局的能力。
建议利用数据平台增加中欧班列货源支撑
兰州成为中欧班列铁路的编组中心和集散中心,应该如何做到呢?涉及到非常多的事,标准怎么对接,多式联运如何一体化,装载单元如何标准化?信息化如何互联?
“说到‘一带一路’,有一个关键性的项目,就是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面积是100平方公里,2012年中国和白俄罗斯建立了中白工业园,促进多方面的销售和互联政策。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在外面积最大的工业园。3月份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再次强调白俄罗斯愿意作为大通道给中国,包括给‘一带一路’的项目做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支持,白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工程的终点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责任。”白俄罗斯驻华商会代表伊戈尔如是说。
“兰州在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方面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前和后的优势。有一些不足的话,可能跟我们研究的省份相比,中欧班列将来在集散功能启动以后配货上的支持,它周边产业的支撑是需要下功夫做的。”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阎建华说,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为了支持中欧班列的发展,在去年联合了全国海关的信息中心,北京中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全球供应链数据咨询平台,这个平台除了货运方面的支持和海关航运的支持以外,对中欧班列的数据也有支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获得。他表示,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地方政府桥梁作用,帮助企业在货物流通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实现资源优化,这个数据平台以及数据库会产生一系列能够帮助中欧班列健康发展的数据产品,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平台和数据,增加中欧班列货源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