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访剧作家张明:让甘肃戏剧再火一把(组图)

2016-09-08 10:28:1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好网民

  《老柿子树》剧照

  年轻的张明进入武都地区文工团后开始学唱样板戏,这样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之后他又被分到了文工团的歌话队,开始从事歌舞、话剧、快板、曲艺之类的演出,一干又是五六年。但在这五六年里,张明并不满足做一名演员,他开始通过自学创作一些小的戏剧创作。张明告诉记者:“我当时长得瘦高瘦高的,戏曲确实有点约束我,因此去了歌话队当话剧演员。后来我对戏剧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自学,还跟一些老师学习创作,写一些小品、独幕剧等。这些小作品虽然排演的不多,但培养了我对戏剧文学的热爱。”

  1980年,张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甘肃省话剧团在《西安事变》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开始补充新鲜血液,张明考入了省话剧团,而且很快就在《火热的心》、《岳飞》等剧中担任角色并获得观众的认可。张明说:“当时听文工团一位老师说省话正在招收学员,我就参加了考试,从此成为了省话的一名演员。

  《兰州人家》剧照

  当时,省话剧团对培养年轻人是不惜余力的,干了几年演员后,作为一线演员出身的我得到了团里的重点培养,培养的方向是当编剧。1986年我考入甘肃联合大学戏曲创作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全国一流的,如时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教授,就曾作为客作教授亲临兰州,主持并讲授戏剧理论课。这个培训班培养出了一批戏剧创作人才,并在1994年兰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崭露头角。那时三十多岁的我已经和老师及领路人姚运焕先生一起进行创作,所以说我的成长离不开省话剧团众多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演员到编剧,从编剧到副团长、团长、院长。我觉得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最大的感受不论是在武都地区文工团还是甘肃省话剧院,都是在老前辈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

  张明是个热爱文艺且有追求有抱负的人。从甘肃联合大学戏剧创作班毕业后,张明进入省话剧团编导室任创作组组长,与老师合作写了《艾黎在山丹》、《极光》等多部作品。他独立创作的第一部话剧是《艰难时事》,这部大制作极大地考验了张明。他告诉记者:“创作《艰难时事》时我大学毕业时间不长,当时西安话剧院想和甘话合作搞一台话剧《艰难时事》,由甘话来写剧本,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身上。这是一部写中美建交的戏,里面有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基辛格等大人物。第一次独自驾驭这么重大的题材,当时我压力很大。这部戏写了两年多,剧本写好后两家话剧团合作排演了此剧,风靡一时。回头想想,创作每一部戏都是有压力的,就像孕育一个孩子一样,孕育的过程非常地艰辛。”

  《兰州好家》剧照

  从1993年开始,张明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创作的作品一部又一部,尤其是《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老柿子树》四部戏,几乎获得了国内所有的奖项。张明说:“以往写现实主义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的比较多,如《马背菩提》。但我当了团长以后,总觉得这种题材离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远,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要写老百姓身边的事、说老百姓自己的话,因此就有了《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老柿子树》。这四部戏是我的代表作,在当年演出时影响力很大,记得《兰州老街》当时是一票难求。这些作品创作的初衷,就是想让话剧团有更广阔的市场,让百姓看自己喜欢的话剧。”

  一次次的成功,让张明在甘肃乃至全国话剧界都有了一定影响。2008年张明调任甘肃省文化厅任副厅长,2012年他被调到甘肃省演艺集团任董事长。随着身份的变化,张明也将着眼点放在如何推动全省戏剧工作的发展上。“甘肃的戏剧繁荣有四次高潮,每当话剧走入低谷的时候,都是靠着我们甘肃本土的艺术家的努力,让它重新崛起。第一次高潮是各团建团初期;第二次高潮是1979年,因为《西安事变》、《丝路花雨》、《南天柱》三部戏的出现,又重新崛起;第三次高潮是1994年中国艺术节在兰州举行,当时涌现出了不少的好作品;第四次高潮是在前些年,也是出现了一批好作品。近几年,甘肃戏剧又走向了低谷,演艺市场不景气,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文化及娱乐多元化的发展等,发展中的变化冲击着人们固有的、传统的审美观念。”张明说:“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培育青年观众进剧场进行文化消费,一方面我们还要创作更多更好的、适合年轻人口胃的戏剧作品。近些年,从中央到省上,对推动文化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如戏曲‘进校园’,就是要从小培养人们去观赏我们的舞台艺术。再例如,省话剧团搞的小剧场话剧,就非常受欢迎。甘肃演艺界近年来面临着转企的改革,说实话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改革是必须的,改革之后才会有生命力。目前,甘肃演艺集团已经抓了七八部原创作品,只要成熟我们就会向外推。我希望在退休之前,能把八个院团再次推向高潮,让我们甘肃的戏剧再火一把,这就是我的心愿。”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