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靳志强

2016-08-30 16:12: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第五届甘肃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靳志强,男,汉族,1962年2月生,中共党员,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村民,现任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果农协会理事长、秦安县科技特派员、天水市果业协会理事。从事林果产业已有30多年,2000年创办了秦安县绿康林果科技示范中心,建立品种园,从事苹果、桃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靳志强所在的郑川村位于秦安县南部,离县城5公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三分多,并且十分零散,自古就有栽培果树的传统。1980年,靳志强中学毕业时,刚好赶上土地分包到户,便跟着乡亲们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开始了果树栽培。乡亲们大部分都没有种植经验,会修剪果树的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往往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等到他们。当时年轻的靳志强经常会帮技术人员整理记录数据,代写材料文稿,为群众张贴植保公告,积累了不少经验;几年后,他的果树种植修剪技术也小有名气。从那里起,他下定了决心,要把林果业这一传统农业搞好,回报养育他的这块热土。随着秦安县果业局康士勤农技师引进的北京最新桃品种京红、麦香试验成功,秦安的蜜桃产业发展迅速。经过郑川村带动辐射,很快形成了“十里桃红一县川”的壮观美景。一时轰动了省内外,吸引全国多地客商把鲜美的果品贩运到全国各地,成了全省的一个亮点。

  可是,好景不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不重视优良品种换代升级,一直畅销的苹果出现了低迷,红极一时的桃子也严重滞销,丰收的果实因卖不出去而白白的烂掉、倒掉,果树被大砍大锯,秀美山川出现了光秃荒凉,靳志强心中十分困惑、难过。在老一辈苦劝下,靳志强坚持了下来,抱着试探的心态,拿出卖果收入的五千多块钱和朋友去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进行了实地观看,他发现秦安果品滞销的原因,主要是品种单一,果农素质不高,重产轻质、管理技术落后。他想,要搞好秦安果品这一行,必须从源头抓起,先把品种的更新换代搞好,再把果农作务技术提高。他先从引进桃子和苹果的新品种做起,着手购买新品种接穗,在自家的果园中开始试种。观察后,将表现好的品种免费提供给群众高接换优、建植新园。几年后,他的果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品种园,每到接树时期,应时为需求者提供接穗,进行嫁接,特别是冬季,人们总是排队,争着抢着叫靳志强给他们剪树,就这样,他每年总是先别人、后自己,常年坚持,甚至给不少农户连续长达十多年帮剪果树……

  2000年,靳志强借助老一辈的支持和亲戚的资助,东拉西扯,借贷了50万元,响应党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几个朋友承包了柴家山退耕还林区域的200亩土地,进行果树的栽培和苹果、桃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

  当时靳志强只想进行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发挥特长。但朋友要的是经济效益。不几年,朋友们便开始埋怨靳志强引的新品种太多,只图给人白送接穗,求虚名,不务实,拖累了他们,提出各自发展。最终,他和朋友们“分道扬镳”,朋友在搞生产园,靳志强继续搞桃和苹果新品种培育。随着品种的不断增多,债务也不断攀高。那时,条件很差,承包的土地离家较远,他天不亮背上干粮,骑上自行车,到山跟寄放,步行山路十多里到果园,一直坚持了五年多,呵护着品种树的慢慢生长,早日见果。由于他长期劳累,营养不良,身体严重贫血,日渐虚弱,几次晕倒在果园里。

  经过数年努力,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桃新品种有蜜桃系、油桃系、蟠桃系150多种,苹果新品种10余个。随着选优成功,为需者无偿提供接穗,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果,精心选育的优系品种40余个,现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有发展潜力的桃新品种。随着知名度的传开,也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光顾。

  30多年来,靳志强为多少人提供了苗木、接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帮助多少人,建了多少果园、嫁接了多少株树、修剪过多少果树、解决了多少人出现的多少问题,他也无法说清。可是,这些都是义务的,从来没有收费。

  有一次,他一个人浇灌果园,劳累过渡,加之天冷,就昏倒在果园中。几个村民和家人带到县城诊所去治,大夫见状:“这病,可能是重病,赶紧去大医院检查。”朋友听说病重,很快就消失了。由于无钱,只好到家中,随便取药服用。深夜,消失的几个村民急匆匆拿着5000块钱,说:“我们听大夫说,病情严重,肯定要住院,就回家找钱去了,到县医院、中医院找不到,又问大夫,说你回家了,我们就赶来了”。他感动的泪流满面,说:“我现在身上只有20多块钱,怎么住院?只是欠众多人的债没法还清……”。村民们们说:“钱是什么,知道你没钱,你欠我们的钱,大家都理解,你不要管。你不是为你自己活着,你为咱们大家活着,你给大家引品种,给接穗,接树剪树,效劳多少年,大家还要靠你。看病救命,花多花少,我们给你凑,不管怎样都要把你的病看好……”

  长期以来,由于欠债多,慢慢养成了怕见熟人、淡言寡语的习惯。特别是每到过年,总是犯难。有一年春节期间,他闭门不出,他的好友胡怀义、高怀礼来家看望,好言相劝,借钱帮助。给他干活的王尹乡姚沟村姚福才等多位村民主动借款数万元,让他搞好工作。姚宝林更是送油送面,多年资助。还有好多村民都给与他帮助……这些温暖人心的事,对他触动很大。多少人在关心着他,寄希望于他,这些关心和帮助更加坚定了他帮助别人的信念。

  2009年,国家首席桃科学家、研究员姜全和上海、江苏、郑州、兰州等农科院果树所桃专家来品种园观察。专家说:“搞品种选育这一块,是一个有意义而无效益的公益性工作,你是个农民,既没有政府的常效扶持,又没有科研经费,为何要搞这一行?”,靳志强说:“为了家乡果业向好发展,是我的乐趣”。专家称赞:“秦安有你这样的林果热心人,何愁林果产业搞不好!”为了搞好品种园,靳志强负债累累,宁愿清贫自守。有人说“靳志强是柴家山上的‘傻子’,其他承包人都富了,而他始终穷着”,靳志强却说:“我甘当‘傻子’,无怨无悔”。

  2008年,庆阳地区某县,聘请靳志强指导林果生产,条件是本人解决正式工作,家属解决居民户口。经过一番思考,他选择了继续当农民。2009年,新疆富博市以年薪12万,长期聘请靳志强当技术员,他还是拒绝了。他还先后拒绝了省林业厅兴茂农场、兰州东方技校、靖远林业果树试验农场、银川某果品生产企业和本地多家种植大户的高薪邀请。

  自秦安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他被聘为秦安县乡土专家服务团队队长,带领8名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师,指导全县和试点村的果树生产工作,为重点乡镇的果园生产服务。2012年9月,父亲卧病在床,他正在中山乡郭洼、胡崖两村指导秋季建园,父亲病危,家里人多次催叫,由于到了最关键的定植时期,他还是坚守在建园现场。9月25日深夜2点多,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却未见到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面……

  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他配合县委组织部在自己的示范园里,建立了秦安县柴家山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开展林果人才培训。2013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期,培训省、内外技术人员500多人(次)。多年来培养的种果能手不计其数。

  他先后20多次,受邀到天水、兰州、白银、靖远、宁夏、新疆等地进行技术交流。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保持着产学交流互动。在探讨传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先后在国内果树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完成了《苹果树均衡持续化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桃树均衡持续化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和《设施桃丰产优质高效速成法》的文稿创作,成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农技人员的交流材料。并探讨出了一套切合本乡本土的果树管理技术理论。在宣讲中总是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深怕人们听不懂、学不会。

  他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农民,但他以帮助别人为己任,坚持从业30多年。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陇原先锋岗”和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林果后备实用人才实训基地”,多年来配合省、市、县相关单位从事林果试验示范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其中《桃新品种适优选育》获专家评定国内领先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