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机会更多 理念更新 步子更快 丝路文博会带来甘肃“三变”

2016-08-30 10:40: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机会更多理念更新步子更快丝路文博会带来甘肃“三变”

  ——专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

  制图:李鹤

  记者 吴兢 林治波 吴姗

  “开始以为放不满,现在发现放不下!800平方米展厅,对于主宾国来说,真的不够用了。”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丝路文博会”)的展馆变得越来越紧俏。作为首届文博会主宾国,法国展馆筹办者犯了愁。

  讲起这个小故事,甘肃省委副书记、丝路文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执委会主任欧阳坚很是感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丝路文博会虽然还没有召开,但其影响已快速升温、越来越火,国内国外对文博会的期待越来越强烈!面对这样一个展示国家文化的国际平台,凡参与的国家和省区都不愿错失这一难得的时机。

  今年9月20日,首届丝路文博会将在敦煌市举行。这是目前全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丝路文博会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促成了什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欧阳坚。

  机遇来了

  搭乘“文化高铁”

  目前,国外方面已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和19个国际友好城市的95个代表团报名参会,7位外国政要、43位部长级官员、19位外国驻华使节明确参会;

  国内方面,18个省区市、4个主办单位、23个国家部委参会;

  国内外嘉宾共计1500人……

  过去,“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曾照亮古丝路;如今,这一连串数字,勾勒出一个中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绽放精彩盛会的重现。

  在欧阳坚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气魄。我们应积极贯彻这一构想,建立起既有历史渊源又兼具现代气息的丝路新走廊、合作新通道、文化新纽带。丝路文博会的举办,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实举措,又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新机遇。

  一个月后,8000余件海内外文化精品,将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闪亮登场。这些文化精品共涉及60余个国家和国内18个省区市。这些文化精品,将直观呈现世界文明的交汇交融,生动诠释中西文化的互学互鉴。

  一个月后,一批中外合作项目将在敦煌文博会上签约启动。我方将与伊朗签署“中伊互设文化中心”协议,与突尼斯签署“中突互设文化中心”协议,与约旦签署“中、约文化部在约旦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协议,与欧洲议会“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委员会签署“与甘肃省政府签署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此外,甘肃省教育部门拟组织策划签署“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协议,敦煌研究院正在筹备与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人类学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

  展示、交流、合作、共赢,机遇因丝路而生,情感借文化交融;丝路文博会是敦煌的也是甘肃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欧阳坚说,丝路文博会相当于开通了一列“文化高铁”,有利于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文化氛围,为深入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拓展向西开放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与此同时,丝路文博会还拓展了沿线各国各地的合作空间,放大了共谋发展、互利合作的综合效益,必将助推“一带一路”构想的落地生根。

  理念新了

  打造“绿色论坛”

  走进敦煌大剧院,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疏朗。

  数字可以为证:1400个,这是最初设计的座位数;1206个,这是实际调整的座位数,足足减少了一成多。

  减法的运用,意味着更好——排与排间距变大,观众进出不会像进别的剧院一样需要起身让座,大大改善了观看体验。

  欧阳坚说,这一改变,其实是体现了丝路文博会精细、绿色、节俭的办会理念,让丝路文博会简约不简单,精细更精彩。

  精细办会,不贪大求全,重用户体验。硬件建设上,立足功能需求,在人性化上下功夫,于细微之处见品质,切实提高场馆和酒店的实用性、舒适度和便利化。软件内容上,打好特色牌,真正展现中华文化、中国魅力和甘肃特色,充分呈现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交融。

  绿色办会,注重节能环保,注重可持续利用。无论是环境营造还是内涵体现,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施工过程,都注意贯穿绿色环保理念。比如,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部分接待酒店推广使用清洁的太阳能供热,并采用一些新型保湿材料;根据敦煌当地气候和水源条件,不盲目建造大面积花海绿地,而是多种一些耐旱耐寒的花草树木。

  节俭办会,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既确保办会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又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多做“减法”、少做“加法”,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围绕会议的建筑工程尽量就地取材,突出特色、降低成本。建设和改造敦煌机场T3候机楼、敦煌大剧院、国宾馆等所用钢材、石材,都来自当地酒钢和祁连山,由此拉动了数万人就业。

  成长快了

  迎来“敦煌飞跃”

  5月14日,“文化圣殿·敦煌号”列车迎着清晨的阳光,从敦煌飞驶北京。

  丝路文博会筹办不到10个月,敦煌,这座具有国际文化地位的中国西部小县城,就像这列高速的列车,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借此契机,敦煌脱胎换骨,力争按国际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实现“丝路涅槃”。

  欧阳坚用3个“前所未有”,来形容敦煌正在发生的变化:

  速度前所未有。短短10个月,敦煌机场航站楼、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等等……一座座美丽而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敦煌机场扩建,仅用20天完成T3航站楼盐渍土换填,用52天实现钢结构封顶,7月初已全部完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将于8月初完成内部装饰和布展。敦煌大剧院从设计、建设和交付使用不到10个月时间,被专家称为“敦煌速度”。

  活力前所未有。古城敦煌已旧貌换新颜,朝气蓬勃。全市塔吊林立,建设热火朝天,城市设施完善配套;民航、铁路、公路联成立体网络,便捷快速;宾馆饭店等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农家乐、家庭式旅行社等发展迅速;“智慧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提升前所未有。敦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交通井然有序,城市干净整洁,城管文明执法,市民文明素质也令人刮目相看。当前,窗口服务人员、志愿者等,多渠道、分层次接受文明用语培训,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更顺畅了,态度更热情了,说话更和气了。

  作为丝路文博会永久会址,敦煌的“文博会效应”还在不断发酵。欧阳坚说,敦煌从一个中国西部小城,正在变成国际开放度越来越高的文化旅游城市。丝绸之路,在敦煌曾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和丰富的精神遗产,也必将给敦煌带来新的文化辉煌和发展生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