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实施意见》下发
2020年,我省基本建成“四屏一廊”
中国甘肃网8月29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 吕霞) 8月26日记者获悉,《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按照《意见》,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和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功能多元、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和地区间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基本建成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全省“三化”草原治理率达到55%以上,湿地面积得以有效保护,沙化治理、戈壁保护等取得重大进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污水、固废处理效率大幅提高,水资源消耗总量有效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国家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以上,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1.74%。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大幅提高,风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1100万千瓦。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地植被、物种等生态红线得到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等生态文明制度和机制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取得突破。

七里河借力百合节为发展注活力
兰州雁滩路最后一处霸道民房被拆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红月惊艳纽约夜空 绝美照片引爆网络(组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普通人与摄影师眼中的世界(组图)
送走夏天迎来秋天杨紫粉嫩嫩献甜蜜美照
李小璐母女美成俩小妞,这回换甜馨下巴抢镜了
全球罕见蓝色龙虾
攻击ISIS中国红客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王玺玉:把握重点 紧盯落实 推动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
敦煌会展中心文化年展馆“九天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