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文博会临近 酒泉瓜州县借势发力打造西部文化旅游名城

2016-08-17 18:01: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通讯员 魏金龙 柴玉琴

  八月的瓜州瓜果飘香、骄阳似火,在瓜州县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4A级旅游景区草圣文化产业园,玄奘取经博物馆等地,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冒着30多度的高温,实地感受瓜州博大精深的三大文化魅力。

  瓜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是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也是新常态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个黄金节点。为充分发挥县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名城,今年以来,瓜州县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弘扬瓜州历史文化为核心,以敦煌文博会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撑,紧盯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以锁阳城遗址旅游开发为突破口,以“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品牌打造为重点,打造知名有形标识,培育闻名文化品牌,举办有影响文化节会,全力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以锁阳城—-榆林窟文化旅游大景区为抓手,以布隆吉雅丹地貌、双塔湖、常乐红柳林等自然景观为节点,积极挖掘边塞文化、洞窟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整合沿线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生态资源,用现代理念进行策划包装,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圈。以张芝——玄奘文化旅游大景区为抓手,水为脉、绿为基、文为魂、人文本,借助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和开放、物流、人文、人才等方面的良好条件,加大规划和整合开发力度,促进文化与城市融合,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产业圈。以瓜州工业园、柳园循环经济示范园、柳沟物流园为抓手,以硅材料、煤化工、风光电产业发展为主体,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元素,结合旅游开发,打造现代工业文化产业圈;以西湖乡农业休闲园、南岔镇农业观光园、瓜州乡蜜瓜采摘体验园为抓手,挖掘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基础上,赋予文化、体育、休闲、人文等内涵,积极拓展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以观光采摘、认种认养、农活体验、农耕民俗等为主的休闲体验文化,打造农业文化产业圈。

  立足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文化产业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精品节会赛事、公共文化服务四大重点,以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发挥书法普及、培训、展览功能,不断提升产业园的文化内涵高度,打造张芝文化基地。以玄奘取经博物馆为依托,开展追忆大师、丝路寄情、佛学禅修、民俗体验活动,打造玄奘文化基地。以锁阳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龙头,实施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打造边关古城文化基地。以双塔湖、蘑菇台、浪柴沟自然景观开发为依托,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文化基地。以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广场为依托,补充红色教育内容,深化红色教育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规划建设风电文化观光园,矿山文化体验园为依托,组织大漠风电观光、矿山工业观赏、乡村记忆体验活动,打造工业文化基地。

  至目前,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已接待游客16万人次,收藏中国书法界沈鹏等全国知名书法家、首届张芝奖优秀作品、入展作品2000多件。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已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分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书法创作培训基地。“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已经举办11届,北大、清华、复旦、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43所著名大学及工商管理学院组队参赛,参赛人数累计达20000多人次,同时,因此延伸开展的“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礼”、“玄奘之路刀锋领导力训练营”等系列活动至今年已超过7000余人参加。

  今年以来,瓜州县以敦煌(国际)文博会为契机,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创业版”,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品版”,文化工作“升级版”。“今年瓜州县在敦煌文博会期间将筹办瓜州第二届张芝书法艺术节、首届“草圣故里”全国草书名家学术提名展、中国草书论坛暨甘肃省第四届“张芝奖”书法大展开幕式活动;中国·瓜州首届玄奘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瓜州全国桥牌公开赛;第十一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文化体育活动。止目前,第十一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2016中国.瓜州全国桥牌公开赛已圆满结束;中书协负责的全国草书名家作品征集已经全部完成,共征集作品102幅;学术研讨会方案已确定。同时积极策划包装13个文化旅游推荐项目,6个签约项目,计划在敦煌文博会上进行签约、推介。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高瓜州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瓜州县文体局局长王正勇介绍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