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徐晓兵:禁令持续有效关键在深化医改

2016-08-16 08:58:0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禁令持续有效关键在深化医改

  作者:徐晓兵

  《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日前印发并指出,今年,我省将着力改革编制人事制度,并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员逐步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业务收入挂钩。(相关报道见8月15日《兰州日报》一版)

  曾几何时,“创收”成了不少医院和医生的“第一责任”。医院几乎给每个业务科室、医生都有“创收指标”,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在这种“创收”指标的压力下,一些医生想方设法做“创收”文章,原本单纯的医患关系与诊疗服务演变为趋利性的生意行为,医务人员也在现实中被逼成了“商人”,严重扭曲了医疗本意。在“创收”指标的驱使之下,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等现象由此衍生,价廉效优的药品逐渐消失、退市等怪象也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也是愈演愈烈。甚或于,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神圣之地,还出现了很多公立医院外包科室产生的“怪胎”,已经完全失去了“悬壶济世”的初心。

  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危害早已显现,管理部门亦视为大患。早在2004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提成办法;2009年初又发通报重申,严禁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可以说,近十年来,为了克服医生创收的顽疾,从中央到地方各种规定、文件下达了不少,结果却是屡禁屡犯,“老病”不断复发,看来此病绝非一方禁令就可根治。

  原因何在?抛开那些认钱不认“病”的“害群之马”,关键还是现行体制下医院和医生确有“难言之隐”:因为医院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在“靠市场养活”的大环境下,不创收医院正常的运行经费缺口太大,不搞“创收”,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靠什么来保证?

  因此,看起来医院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是内部激励、考核机制出了偏差,其实根子还是在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化、商业化的路上滑得太远。如果医疗机构仍处在在商言商的市场化状态,哪怕再次下达禁止创收的禁令,医院还是能找到别的替代办法。故,破解之道唯有继续加大加快医改步伐,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诚然,是改革就一定会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必定会遭遇阻力。因此,医改既要有刮骨疗毒的魄力和勇气,还要有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渐进性,充分考虑出台政策的可操作性,这些都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我省将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收入分配原则,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财政补助、工资水平等挂钩,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而这也只是深化医改的一部分重点工作。医改“组合拳”已经落下,我们希望,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仅仅是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由此继续深入,“看病难、看病贵”才不再是老生常谈。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