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正文
投稿

白银靖远西瓜滞销 瓜农急盼客商来(图)

2016-08-12 09:45:2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西瓜滞销 瓜农急盼客商来

  ——来自靖远县北滩镇卢沟万亩西瓜基地的调查报告

  在卢沟村的地坎沟边,倾倒的西瓜开始腐烂。

  记者 郭月明

  烈日炎炎,连日高温。正值露地旱砂西瓜销售旺季,然而靖远县北滩等地的瓜农却心急如焚,卖不出去的西瓜成了他们心里沉甸甸的包袱。尽管靖远县北滩“万亩西瓜基地”的地头价格已暴跌至每斤5分,甚至论堆抛售,但仍然滞销。目前,瓜田里熟透了的西瓜开始爆裂,不少种植户无奈开始清园,发生倾倒弃瓜现象。

  旱砂西瓜滞销瓜农心凉

  8月10日,天刚麻麻亮,靖远县北滩镇“万亩西瓜基地”卢沟村民韦应荣就跑到90

  多亩的西瓜地里查看,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劳作,满地的西瓜现已出落得圆滚滚,一派丰收景象。看过瓜地,他疾步来到村头的磅秤房门前。艳阳初照,越来越多的村民前往磅秤房聚集,七嘴八舌,说话声显得嘈杂而焦虑。乡亲们在等人,而等的人却迟迟不见踪影。

  瓜农们等的人,是外地西瓜收购运销商!每年7月中旬,北滩“万亩西瓜基地”的硒砂西瓜陆续开园上市,来自广州、湖北、四川等地的收购商们会上门收购。但是,今年7月下旬以后,进村的西瓜运销商越来越少,近一周都不见一个收购商进村。

  韦应荣心头一紧:西瓜滞销了!位于靖远县北部的北滩、永新等乡镇是有名的“硒砂西瓜之乡”。由于今夏气温高于往年,从7月15日开始,“万亩西瓜基地”的西瓜同期成熟开始上市,经过不到20多天的采摘销售,地头装车价从当初的每斤6角到如今的每斤5分,西瓜身价一路下滑,可谓一天一个价。

  谈起今年的行情,瓜农们普遍情绪低落。“连续高温,西瓜集中成熟上市,尽管每斤价格只有5分钱,可关键是,就这么低的价格还没人要。”年逾七旬的瓜农张定祥抖着双手说,他种了80亩旱砂西瓜,铺砂、覆膜、浇水、施肥等每斤成本已超过0.5元,按目前的批发价卖的话,可能要赔近6万元。为了清园,不得已,老张将近80吨熟过头的西瓜倾倒在了荒沟里。

  种植户张永福种了40多亩旱砂西瓜,前几天也将5吨多西瓜倾倒在沟壑间,目前地里还有70吨西瓜找不到销路:“现在价格超低,还是不见一个收购商的身影!”他指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瓜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瓜园的人工、种子、地膜、水费等超过了600元,今年他家赔6万多元已成定局,明年就不敢再种了。“你看,不少熟透的西瓜开始爆裂,为了清园,现在我不要一分钱,谁想要就来拉走。”张永福拧着眉头说。

  卢沟村的一位村干部介绍,虽然河南、四川等地有一些客商与他们联系问价,但真正来装车拉货的寥寥无几。“我们已经把价格压得很低了,但还是没有销路,因为在宁夏的香山等地还有更低的。”瓜农张富南在一旁插话说,去年夏天,西瓜价格每斤都在5角以上;今年,地头装车价已经暴跌至三五分钱还是无人问津。截至8月10日,瓜农张定祥种植的80多亩西瓜只卖了不到一半。韦应荣认为,由于最近南方遭受暴雨道路运输受阻,致使客商大量减少;其次是种植面积扩大、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被拉低。

  韦新富是一名种瓜能手,他家的瓜田里重20斤以上的西瓜比比皆是,眼看着满地的西瓜卖不出去,他已将10多吨瓜抛弃在了荒滩上,至今还有20多吨西瓜卖不出去。“儿子韦应隆今年参加高考,已被山东科技大学录取,眼看就要开学了,西瓜变不成钱,咋给我的娃娃筹学费呢?!”韦新富的妻子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两行泪水悄然从脸颊滚落……

  “辛苦一年,好不容易到了收获季节,却迟迟无人问津!”心急如焚的瓜农们叹息,北滩万亩旱砂西瓜已经熟透了,就是不见客商来。

  等不来的收购商都去哪了

  “去年这时候村子附近的公路上停满了拉瓜的车,可今年都没有商贩来,看着满地的西瓜就要熟过头了,真让人愁肠。”当日,卢沟村王庄社的瓜农武正茂给记者反映,仅他们村上千亩瓜田里最少有2000多吨西瓜滞销,还有瓜农的“头茬瓜”到现在都还没卖出去。

  王庄社的瓜田比较分散,由瓜农零散种植,有种十几亩的,也有种上百亩的,几乎每个瓜农谈到今年的行情时都皱着眉头叹息:“不见一个收购商,瓜卖不动了嘛!”村民张城

  南种了100多亩西瓜,现在瓜田里的“头茬瓜”有的已经熟透“爆开口”了,寝食难安的老张这几天一直往返于瓜田和公路上,希望能碰上一辆拉瓜的卡车。

  这几天,北滩“万亩西瓜基地”的很多瓜农除了在瓜田里继续等待商贩上门拉瓜外,就只能看着西瓜爆裂开口着急。

  就在记者采访的一整天里,没见到一辆进村拉瓜的大卡车。

  开园近一月来,村民们并没有等来几个收购商,收购价也迅速暴跌。每天聚集在磅秤房前等待收购商的瓜农们显得焦躁不安,他们不禁疑问:“收购商都去哪里了?”

  一位村干部感叹,全村几千亩瓜田,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前些年乡村干部帮忙联系过超市啥的,但这些年西瓜的竞争激烈了,不像从前那么好进卖场了。

  西瓜滞销烂地,不少瓜农开始想办法“自己救市”,有的到附近的公路上摆摊论堆卖,不过销量少得可怜。在路边摆摊的粮窖村瓜农李维渊说,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元,但绝大多数日子里,一天只能卖几十元。

  就在记者采访时,韦应荣的3000斤好瓜按堆只卖了20元。

  武正茂种了十几年西瓜,他也是当地一位资深农产品经纪人,近十年几乎没有见过西瓜滞销和几分钱的价格。每年西瓜成熟时,村民们就只等着客商上门收购。今年瓜价暴跌而且滞销,收购商群体已经从过去的个体户向企业型转变。不得已,武正茂开始牵头联系销路,上周已将20吨西瓜发往西宁。10日傍晚,老武又在村里收购了一卡车西瓜,连夜启程驶往青海。

  “黄河沿线反季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压缩了露地旱砂西瓜的最佳销售期。”武正茂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农业信息越发重要,传统农业的产销模式使种植户与收购商之间没有直接交流,而西瓜滞销又与客商并无直接利益关联,导致产销信息难以有效顺畅对接。

  武正茂坦言,每年种植多少西瓜,乡亲们大体是根据自己能够投入的经济实力,和上一季的价格来确定,至于市场需求、目前靖远露地旱砂西瓜种植的总面积,自己心里都没底。

  记者采访发现,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产销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西瓜种植与销售脱节的生产运销模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