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近日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报告显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的省份在快速增加,由2014年的3个扩大到了2015年的6个,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8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
笔者注意到,针对养老金“入不敷出”这一消息,有人开始为自己以后退休问题担忧——自己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还有人发问,“入不敷出”的地方今后养老金还能不能随着国家调整节奏而上调?坦率地说,为养老金“入不敷出”担忧有些多余,但这一现象值得高度重视,既要搞清楚真实原因,也要早日消除公众忧虑。
之所以不必为少数地方养老金“入不敷出”担忧,理由有三:其一,养老金正常发放和调整有多重保障。由于养老保险是一种国家层面统一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国家信誉作担保。而且《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即有法律来保障、财政来兜底。有这么多保障,再担忧就是杞人忧天。
其二,养老金相关改革已“在路上”。比如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就能保证各地养老金正常发放和增长,人社部已经明确,2016年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再如,充实养老基金也在积极推进——据说《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初稿已拟定;扩大养老金投资和延迟退休也在积极推进……随着相关改革落地,收支矛盾有望缓解。
其三,事实说明“入不敷出”省份不受影响。2014年三个省份、2015年六个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但这些省份一方面养老金正常发放未受影响;另一方面,每年也随着全国统一上调在上调。事实胜于雄辩,不必过多担忧。
但公众不必担忧不等于有关方面不必重视。实际上,养老金“入不敷出”省份翻倍已经给有关方面发出警报,即必须加快推进养老金相关改革,才能避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才能防止公众对养老金信心发生动摇。“入不敷出”的省份,似乎只能用财政补贴去填补养老金收支缺口,而这有可能增加纳税人负担,或者挤压其他民生支出。
尤其是,“入不敷出”会影响部分人对养老金的信心,其结果是,已经参保的部分人可能会中断缴费,还未参保的人则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最终会造成养老金收支矛盾乃至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我国养老金要想保持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养老金信用建设,给足公众信心,否则,2020年覆盖率95%这个目标恐怕难以如期完成。
另外,还要深入分析“入不敷出”的原因。比如东三省养老金“入不敷出”既与每年净流出200万人口有关——养老金缴费人数在减少,也与退休和提前退休人数多有关——会造成养老金支出增加。数据显示,2014年辽宁省参保职工人数增速为-0.38%,这是人口流失的最好证明。希望各地也要调查原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