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文化融入生活用地名留住记忆
穆显威
近日,《兰州日报》联合兰州民俗专家发起的寻找兰州老地名活动引起市民强烈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个个或清晰,或模糊的老地名,引起了人们对诸多往事的回忆。尽管兰州的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依照今年3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对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要求对照检查,尚不存在“刻意夸大、崇洋媚外、怪异难懂、重名同音”等不规范的问题。但由于城市发展、旧城区改造等原因,一些老地名已经消失、或被替代、或正在消失,在人们心头留下了些许遗憾。
老地名,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中说,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意,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地名中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地名虽然只是一种城市文化现象,但它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兰州城的老地名以街巷居多,巷如农民巷、顺城巷、沙场巷、箭道巷、五福巷、贡元巷、木塔巷、延寿巷等。街如井儿街、炭市街、绸铺街、桥门街、贤后街、孝友街等。而在众多至今仍沿用的老地名中,真正能使人们置身其中,因名生情,怀古论今的少之又少。那么,在城市变革过程中,如何使老地名在沿用中传承更多的文化元素,成为一个城市亘古千年而历久弥新的灵魂所在。
首先要严格遵守《兰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征,与其使用功能相适应;使住宅小区、花园、广场以及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应当名实相符,与其用地面积、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所处环境等因素相一致;尤其是名胜古迹名称和历史形成的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名称,不得变更等原则。其次,对一些已改但蕴含丰富文化的老地名要按程序进行回改。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原来的中华路改名的张掖路,因巷内有清朝前期的兰州府贡院而得名贡院巷改称的贡元巷等,无论从语义和人们的情感来看,老名都比现在的新名似乎要更好一些。二是对不规范的地名要按照全国地名普查关注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名副其实。三是学习和借鉴中外地名命名的好经验好做法。四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20座车站命名时,就依照“遵循命名规则、传承历史习俗、彰显城市知名度”的要求,在前期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拟命名情况向社会公示,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收到了极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