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正文
投稿

陇南文县教育跨越发展:逆境突围风雨之后现彩虹

2016-08-12 10:49:1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逆境突围风雨之后现彩虹

  ——解析文县教育跨越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司小平

  素有我省南大门之称的陇南文县,是春天最早来到的地方。由于最低海拔只有550米,因此,这里也是我省气温最高的区域。然而今年夏天的这个小城,比高温更加沸腾的当数王艳辉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这也是文县时隔八年之后,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又一人。之所以整座县城为之沸腾,是因为这个消息来的太晚太晚,以至于让人们等了整整八年!当然,让人们激动不已的还有今年全县大幅提高的高考成绩,在被重点大学录取的162人中,考入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样名校的学子比比皆是。

  姐弟同演“高考”神话

  王艳辉家住在高楼山脚下的堡子坝镇堡子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山村。他家境贫寒,一家4口人中,父亲仅仅读完初中,以前经常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母亲是从未念过一天书的地道农民。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父母在县城摆了个卖米皮的小吃摊,起早贪黑供姐弟两人上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姐姐王艳霞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秀,四年后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当时,这一消息就成了文县家喻户晓的大新闻。时间刚刚过了一年,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弟弟王艳辉一鸣惊人,直接考入清华大学。姐弟俩以不辩的事实共同演绎着精彩人生,演绎着一个不朽的神话。

  自从进城上学之后,王艳辉住在学校宿舍里,衣服、鞋子全部自己洗。每到周末,他都要回到高楼山下,帮助家里干农活,农闲时则帮助母亲经营小吃摊。每逢寒暑假,有时还要和父亲一起到建筑工地背沙背砖,贴补家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王艳辉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4年,文县高考二本上线率仅为15.13%,这一成绩,名副其实地做了陇南全市的“高考尾巴”。在此之前相当长时间里,文县高考总是在陇南其他县区的后面晃晃悠悠,始终走不出“黑色六月”。这一现实似一块巨石,压得该县政府领导喘不过气来。

  那段时间里,有条件的家长,纷纷找关系,花血本把孩子送到成都、绵阳、广元、兰州等周边地区去求学,更有甚者,从上小学开始,就把孩子早早地送到异地求学,宁愿专门抽出人手在他乡租房照顾孩子起居生活,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在文县就读。在他们看来,让孩子在教育质量停滞不前的家门口上学,纯粹是“误人子弟”、“耽误孩子的前程”、“自毁孩子的未来”。

  这一尴尬局面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每每谈起教育发展,也成了当地政府最为“头疼”的事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频频喊响这句口号的背后,社会的不断质疑为政府敲响了警钟。2012年,全省开展“双联”活动的春风在陇原大地上席卷而来。作为“双联”文县组长单位的省教育厅,派专家对该县教育进行把脉诊断,深度剖析,同时派出督导团深入文县各中小学深入调研,找出真正制约文县教育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形成扎实的督查调研报告。

  同年9月,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文县县委、县政府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召开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就在这次会议上,扭转文县教育乾坤的《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给文县的教育飞跃带来了希望。2013年4月,省教育厅和文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文县教育发展的备忘录》,自此,文县教育开始逆境突围,被推上了全面改革的浪尖潮头。

  教育均衡引发学子理性回流

  次年,文县高考成绩由原来的九县区“垫底”迅速跃升至排名第六。从此,文县沉迷多年的教育尴尬局面被打破。终于“扬眉吐气”,文县教育人没有沉醉在喜悦之中,而是一鼓作气,将文县教育的改革推向纵深。

  教育质量的“回暖”,让文县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之前对文县教育心存质疑的家长,陆陆续续把自己的孩子又从周边地区转回了文县。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孩子在自己身边成长最为放心”。朴实的一句话,折射出来的是对该县当下教育的信心。

  今年,文县教育持续发力,高考成绩一举跨入陇南全市前列。这一骄人的成绩,不仅为文县教育“洗心革面”,而且也为时刻关注全县教育发展的广大老百姓吃了一剂“定心丸”。毕竟,谁都希望“十年寒窗苦读”终成“正果”,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文县教育发展的乾坤逆转,给人留下了诸多深思。有莘莘学子孜孜不倦的努力,有三年教育振兴行动的成果,也与教育系统近年来从学前教育、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各个层面办学条件的改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机制的严格落实密不可分。纵观今年高考的优秀学子,从学前教育到高考前夕,无一不在本土校园中走过。这一事实,充分印证了本土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印证了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均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