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源头活水浇灌出美丽新城
昔日盐碱干旱地蜕变成“多湖水城生态绿城”

酷暑季节,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边,数以千计的居民漫步在兰州新区2号生态湖畔散步聊天,惬意的享受生活。这一片76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滨区,让兰州新区尽显“多湖水城”的魅力。
“几年前,2号湖湖区和周边全部是严重盐碱化的撂荒地,真是难以想象,新区开发建设创造出盐碱干旱区域生态建设的奇迹。”身处波光粼粼、绿树成荫的2号湖湖畔,当地居民感慨不断。
多项“水系”工程改善新区生态
在开发建设国家级新区的进程中,兰州新区将水文章做得淋漓尽致。按照做美新区的思路,在生态绿化建设中,新区大力发展水系景观集群,建设了2号人工生态湖及周边主要景观、经十三路水系景观、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水系工程,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郭庭天介绍说,秦王川盆地没有地表水,只有储量不多的地下水,且盐碱度高。上世纪90年代,引大入秦工程通水后,秦王川的农牧业逐步发展起来。
据了解,引大入秦工程是按农业灌溉的需求按季节供水,对于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兰州新区来说,很难形成供水保障。因此,兰州新区先后建设了尖山庙水库、石门沟水库群等多个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与水域建设、生态绿化相得益彰,进一步改善了兰州新区的生态质量。
“水”给秦王川大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新区建设用“水”给秦王川大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原本的荒滩沟壑生机盎然。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区南部,东西最长直线距离约1800米,南北最长直线距离约7600米,总面积约5000亩。该区域是秦王川盆地自然降水、地下潜流和引大入秦工程灌溉回归水的主要汇集和出露区,经过长期的水文过程,形成了陇中黄土高原区罕见的内陆盐沼湿地。
近年来,新区计划投资8亿多元对湿地公园进行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文化项目建设。由于环境的变化,使湿地公园周边生态改善明显。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湿地公园筹建处负责人张永秀告诉记者,她经常能够看到包括白鹭、苍鹭和天鹅等鸟类在湿地水域觅食栖息,这里已成新区的一处生态绿岛。同时,新区将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按照4A级景区来打造,不久将以全新的形象向社会开放。
新区建设盘活引大工程价值
为了保障开发建设的水资源支撑,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兰州新区水资源供求规划》、《兰州新区中心城区水系专项规划》和《兰州新区北部水系专项规划》,保证了新区生产、生活、生态和其他用水。
新区给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告诉记者,新区开发建设伊始就全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2013年建成供水能力6万立方米的第一给水厂,水厂二期工程今年底投入使用。为了保证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从2011年开始新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解决了上川镇、秦川镇和中川镇三个乡镇55个行政村10.82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饮水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安全、健康、适价的水。
同时,新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完成了《兰州新区2012年中央财政追加拨付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玫瑰生态产业园建设方案》,规划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灌溉方式为大田滴灌。加强泵房建设管理工作,确保了东一干防风林带、环城山地的绿化等生态灌溉用水;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保证了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区已成为“三宜”生态新城
如今身处新区开发建设腹地随处可见笔直开阔的道路中间及两侧的绿化带上,高低搭配的树木花草梯次分明,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星罗密布的花坛、园艺把这座新城装点得更加靓丽;西北方向,规模宏大的防风林带形成一道道坚固屏障,抵御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
“水”能激活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更让一个城市的生态建设焕然一新。近年来,兰州新区主要以“沿路、沿渠、沿湖、沿山”为重点景观绿化打造点,通过北部防风治沙绿色屏障建设、环
城山体绿化美化、生态中轴水系周边绿化、三纵三横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生态防护林网、城区道路林网三网建设,生态村镇及名优特征经济林果品基地等工程建设,实现新区生态建设大提升。
“为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兰州新区建立了‘草本适宜性资源库’,已经累计吸纳上百种适地树种。”新区农林水务局园林建设负责人黄宁向记者介绍道。在绿化过程中新区植物成活率不断提高,一些绿化工程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成活率。
同时,新区将通过政策引导、水利先行等措施,逐步把兰州新区生态建设打造成一张兰州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名片”,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目前新区已完成了2号、5号、6号人工湖项目,建成了新区尖山庙水库、山字墩水库和石门沟1号水库,库容量达到850万立方米,年调蓄能力达5000万立方米。
按照4A级景区来打造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的植物有127种,鱼类7种,鸟类58种,兽类16种,不久将以全新的形象向社会开放。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共计完成绿化面积20.28万亩。
到2020年,兰州新区将完成生态绿化面积30.2万亩,到2030年可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30%以上。
兰州日报记者 赵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