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卓尼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稳步推进突出规划引领彰显个性特色
中国甘肃网7月29日讯 据甘南日报报道 (记者 李雪梅) 卓尼按照一次规划一步到位原则,在实地调研、反复研讨,多次征求各乡镇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城市郊区、中心乡镇、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为重点,确定45个自然村为2016年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审批及备案。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发改、住建等部门,在多次实地调研,征求各乡镇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代表意见建议基础上,委托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今年3月,《建设规划》经专家组审查通过,报州住建局备案。编制完成了《卓尼县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审批及备案。县生态办组织发改、住建、财政、环保、交通、水电、扶贫等部门单位,对全县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方案》批复进行了联合会签。根据生态文明小康村“965556”建设标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现场办公确定的建设内容,设计单位修改完善的45个《建设方案》已全部批复并进入招投标阶段。
建立三级台账。下发《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州生态办统一标准,建立全县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建设三级台账,并实行10日一报制。
项目建设有力有序。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三改”工程全部开工。向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发放云杉、馒头柳等树种16700多株,对房前屋后、村内外空地进行绿化。各村残墙断壁整治及“沙堆、石堆、草堆、柴堆、粪堆、土堆”六堆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整合财政科教文专项资金,投资35万元的木耳镇麻地湾自然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竣工;整合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投资49万元的木耳镇博峪自然村1.3公里村道硬化工程已开工、投资49万元的恰盖乡脑索村1.6公里巷道硬化工程已竣工、投资24万元的恰盖乡白土咀自然村800米巷道硬化工程已开工、投资49万元的扎古录镇柏林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开工、投资50万元的柳林镇上卓村二组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竣工;整合棚户区改造项目,柳林镇下所藏自然村和奤盖川自然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环境卫生整治见成效。集中力量,采取以点突破、以点带面方式,全面铺开、全力推进,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突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村庄综合配套设施,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的四化标准。以实施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契机,大力整治乡村村庄环境卫生,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实现人畜科学分离。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宣传城乡环境卫生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曝光出现的问题,引导农牧民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倡导健康向上,讲环保、讲文明的新风尚。
生态文化建设得民心。抓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牧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风。加强民俗活动、传唱表演、曲艺舞蹈、节日庆典、民间祭祀、体育竞技、岁时活动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把潜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资本。推动建立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自管,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制度,创新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受到农牧村群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