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2016年7月24日,上海地铁金沙江西路站,由于天气太过炎热,一些家中尚未配备空调的打工者选择拖家带口到地铁站内避暑。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纸板铺在地铁站内,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围坐一圈打牌,孩子在一旁嬉戏打闹。对此,车站方面呼吁居民文明避暑,将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加大劝导力度。
(7月25日澎湃新闻网)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更加考验着市民的“耐热极限”。如何纳凉,到何处纳凉?成了市民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家庭无条件纳凉,公共纳凉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地铁站成为一些市民的“纳凉胜地”,也不足为奇了。应该说,市民在地铁站“蹭凉”,如果没有影响到乘车环境和公共秩序,地铁公司应实行人文关怀,保持接纳的态度。
城市多向市民提供一些公共免费纳凉点,应成为公共服务的题中之义。换言之,市民地铁站“蹭凉”,倒逼公共纳凉服务。事实上,炎炎夏日,开放防空洞已成了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管理部门的“必修课”,即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以更好地体现人民防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因此,上海不妨借鉴这些城市做法,免费开放人防纳凉点。城市的银行、超市、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场所,在夏日都应该向市民免费开放。市民有了纳凉好去处,夏天不再难熬,这些人性化举措,自然会深受民众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市民安全、健康、快乐纳凉,有关部门应对纳凉工程的内外环境、内部装修、空气湿度、灯光照明、闭路电视、桌椅板凳、服务项目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整治,全面提档升级,使纳凉点的设计更人性化。比如,在纳凉点内,还可以增设阅览区、娱乐区等,设置读书、下棋、看电影、看电视等活动项目,丰富纳凉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形成一道纳凉休闲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