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身残志坚坚守乡村讲台 40年 记民乐县新天镇三寨小学代课教师李承伦

2016-07-22 10:37: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李老师给孩子们指导功课

  原标题:身残志坚坚守乡村讲台40年

  ——记民乐县新天镇三寨小学代课教师李承伦

  到民乐县城后,记者给李承伦老师发短信问路,一分钟后收到回信:“民乐县城向西走25公里到新天镇,再向北走到李寨有一个亭子,向西走到三寨,看到舞台向南就是学校了。”简短而明了。按照指示,50分钟后记者到达新天镇三寨小学时,李承伦老师已候在校门口。首席记者 田小东 文/图

  A

  拖着残腿他跳下水渠勇救孩子

  李承伦老师虽然左腿残疾,但声音洪亮,红光满面,精神特别好。李承伦就是本村人,一直未娶,学校就是他的家。他领着记者来到宿舍,一间不大的屋子,一台电视,一张床,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套炉灶就是他的全部财产。记者又随李承伦来到后院菜地,辣椒、番茄、青菜、番瓜长得正好。杨英年校长说:“这都是李老师的劳动成果,它不仅是学生的实践基地,也给学校食堂提供了新鲜、安全的蔬菜。”

  1976年,年仅16岁的李承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师。时光飞逝,他已在教育岗位上走过了40个春秋。作为普通的乡村代课教师,他没有惊世骇俗的豪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始终恪守着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操守,以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为人、为师之道;用生命、挚爱和执着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2006年夏季的一个周日,李承伦正在校园中为蔬菜除草,突然听到学校墙外传来呼救声,“快救命啊!有人掉到水渠里啦!”他顾不上残疾的腿,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劲,一下子就从墙上翻了过去。甩拖着残腿来到渠边,看到湍急的水流正往下冲着一个孩子,小脑袋正在水中一起一浮。他毫不犹豫地扑向急流,一把抓住在水中挣扎的孩子。急流把两人冲向下游,冰冷的水几乎让李承伦失去知觉。被冲出几百米后,在水流稍缓处,村民们把李承伦和落水孩子救了上来。

  B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细心呵护

  1987年,李承伦带五年级数学课。升学考试前一月,一名叫李荣男的同学由于感冒发烧引起大叶性肺炎住院,病情好转回家还需继续打针治疗。当时村内没有卫生所,每天两次肌肉针注射成了问题。李承伦在1980年病重住院期间学会了肌肉注射技术,就主动承担了注射任务,并每天按时给他补习落下的功课。近一月后,李荣男康复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李寨初中,此后又考入武汉水利大学。

  1996年的一个下雨天,学生吕琴感冒发烧。她家离学校2公里远,没法走回家里。李承伦二话不说,就一瘸一拐地背着她先往卫生院看病,后又把她背回家。看着李老师残着腿背孩子回家,吕琴的家长感动极了。

  2004年合班并校,李承伦发现二年级新生许如毅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说话。经过观察了解,李承伦才知这位同学有口吃的毛病,存在自卑心理,怕人前说话。李承伦就主动和他交往,经常鼓励他大胆说话,并在每天的课前设计一段简单的话或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读,让他回答。就这样,经过近4年的矫正和辅导,许如毅终于能正常说话了。

  李承伦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教出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他们很多上了大学,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们都忘不了自己的老师,每到周末或逢年过节都会来母校看望李老师,让李承伦倍感自豪和温暖。

  C

  他是校园里的“大内总管

  李承伦虽然一个人生活,但他不觉得孤独,因为学校就是他的家,同学同事们就是他的亲人。李承伦一年四季坚守在学校,每天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就是在学校的花坛和学农基地忙碌着。春夏侍弄校园里的花花草草,整个校园绿意盎然,到秋天满校园花团锦簇,蜂蝶飞舞。入冬后,他常早起帮学生生炉子,打理后勤事务。到了周末,他留在学校打扫卫生,打理学农基地,给花浇水,给菜施肥。三寨小学是远近有名的花园式小学,这都是李承伦用自己培育的花来装扮的。

  每年的寒暑假,只有他一个人在学校里守护着。每年的大年三十,大家都在各自的家中欢度除夕,只有他一个人守留在校园。三寨小学规模小、老师少,李承伦除担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主抓学校后勤工作。李老师自费购书学习,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美化校园,特别是在种花、种菜方面,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凡是在三寨小学工作过的老师,提起李老师都充满了敬佩、感激之情。冬天,寒风凛冽,但在三寨小学却充满了温暖。老师们从来不怕星期天回来挨冻,因为他们有李承伦。每当这个时候,李承伦总是帮每个老师把火早早升起来,让他们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

  校长杨英年说:“李承伦老师是学校的总管家,三寨小学离不开他,学生们老师们更离不开他。”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