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兰州不远的渭源,山清水秀,如在画中的感觉。渭源以地处渭河源头而得名。 18日启动仪式暨座谈会后,考察团成员又在夜色中寻访了霸陵桥。这座甘肃为数不多握桥,为渭水第一桥,也是渭河文化的见证。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远古时期,大禹就曾到渭河源头,现在人们探测证实渭源县鸟鼠山就是渭河的源头。渭河从这里出发后,流经陇西、武山、天水等地,然后,流经陕西的关中平原,最终在潼关县汇入黄河。
桥上游人如织
渭源霸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如今它被人们称之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洪武年间的灞陵桥是一个平桥,人们用木笼中装入石块,作为基础,然后在上面放上木板。
南谷源长左宗棠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先后由渭源县知县黎之彦、马象乾等倡议主持,由乡绅白玉端、徐立朝督工,陇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仿兰州雷河坛卧桥式样在南门口新址修建灞陵桥。
綰毂秦陇蒋介石
可惜。民国九年地震后桥身有倾斜,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人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修复,建成今纯木悬臂拱桥。灞陵桥全长40.2m,桥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纵列11组,层层挑起,逐渐升高,桥面由中道与双侧挂栏共3部分组成,中道宽3m余,挂栏各宽约0.66m,呈踏步状通道,总宽不足5m。桥上有房屋15间,跨度27.1m,高15.4m,面宽4.48m,14排64柱(包括桥头屋8柱),为全国跨度最大的伸臂木梁桥。
兴梁利济林森
桥上还有左宗棠、于右任、蒋介石、孙科、杨虎城、林森、何应钦、汪精卫、徐显时等人的题匾、联语、碑文、诗文。其中蒋介石写道:綰毂秦陇。
碑文汪精卫
从桥屋上桥,层层升高,到桥身变平,眺望南清河,头桥上匾额,沧桑往事随之扑面而来。
杨虎城的对联(局部)
此为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之:夜访霸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