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破解乱停车不能“以罚代管”

2016-07-18 09:26:55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魏圣曜 王志

  济南市近日公开对《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机动车停放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通告提出多项严厉处罚措施,被称为“最严停车令”。

  济南制定“最严停车令”,旨在规范停车秩序、缓解道路拥堵。但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乱停车行为一直被严罚却难以缓解,瓶颈就在于车位严重短缺。破解乱停车难题,不能简单“以罚代管”,更须加强源头治理。

  根据济南市停车办去年盘点,市区停车泊位缺口高达74.15万个。这意味着,乱停车根源在于停车位严重不足,光靠“严”字当头、“罚”字开路,于事无补。

  在停车位缺口巨大的同时,因停车位收益不高,一些城市的车位常被挪作他用。因此,盘活存量资源无疑能有效缓解停车难的压力。有关地方和部门可以找准车位收益和车主负担间的平衡,合理利用价格杠杆加以调节,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引导资金流入停车管理领域,让被挪用的停车位资源回归本位。

  调查研究是良政之源。面对巨大的停车位缺口,政策制定前还应进一步摸清家底。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哪些区域是驻车密集地、最缺车位?波峰波谷,怎样设计区间价格才更合理?地上地下,如何建设停车场位最科学高效?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主动查摆核心问题,以长远眼光设计蓝图,才能找到缓解停车难的治本良方。

  依法行政是善治之始。济南“最严停车令”一经公布,即有法学专家对停车管理员可贴单取证供交警审核执法等细则提出质疑,认为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上位法有不当突破之嫌。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制度时,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严罚违停只是补牢之举,开源疏导方为治本之道。治理乱停车不能手软,但“以罚代管”绝非良方。只有尽职尽责提供了必需的车位资源后,严格的政令才更具公信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