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党总支
记者 杨世智
7月1日,中央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全国3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党总支名列其中。
进京接受表彰的村党总支书记马俊载誉归来,兴奋之余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他说:“陈家屲村党总支受到中央表彰,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在脱贫致富路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陈家屲村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也是一个贫困村。马铃薯种植、牛羊养殖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如何加快发展一直是村党总支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陈家屲村党总支一方面紧密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和发展实际,围绕精准脱贫核心任务,按照“把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脱贫攻坚第一线”要求,成立了村务管理、马铃薯产销协会、牛羊养殖协会3个党支部。另一方面,采取“双进双促”模式,即党员进协会,种养大户进党组织,党组织促协会规范运转,协会促群众增收致富,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能人效应以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协会的市场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经过努力,目前全村已有37名党员加入协会,22名种养大户成为党员,2名致富能人任党支部书记,并发展党员2名,备案登记入党积极分子7名,筛选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人。这一措施,有效实现了致富能手和党员之间的双向培养。同时,通过与省双联单位对接,还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副队长、队员5名,有效实现了“内力”与“外力”对接。
柴多火焰高,人多智谋广。随着陈家屲村党建的加强,“双进双促”开始发挥作用。
针对制约全村发展“水、电、路、房”等瓶颈问题,村党总支通过“一事一议”和衔接争取农网改造、通畅工程、危房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着手改善和加强全村基础设施。截至去年底,全村落实项目资金497.8万元,先后完成供水入户工程359户、改造农村电网104户、硬化镇村道路1.4公里、砂化村社道路16.5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1户,新修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座,实施村庄改造11户,整理土地600亩。如今,全村已经实现了“吃自来水、用动力电、走水泥路、住砖瓦房”的目标。
针对产业发展问题,村党总支集思广益,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村群众善养殖、会经营的优势和耕地面积大、土地肥沃的有利条件,明确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玉米特色产业,努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在“双进双促”的作用下,全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人均每年从中收入4020元,占全村人均总收入的80.1%。其中,养殖业方面,新增规模养殖户138户,同比增加了39.4%,实现全村发展养殖业全覆盖。全村户均养牛3头,养牛5头以上的规模户156户,占养殖户的42.2%;户均养羊17只,养羊10只以上的规模户270户,占养殖户的72.9%。种植业方面,新增规模种植大户85户,同比增加了42.2%。全村马铃薯种植1560亩,玉米种植5600亩。
同时,村党总支还将民族特色与发展相结合,在安置80户农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打造出了“香泉回族民俗第一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推出了回族特色面点、农家谷物杂粮、特色牛羊肉等农家产品,通过团购套餐和电话预定的方式进行配送,打造香泉“1小时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