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甘南州卓尼县:托起农民增收的希望

2016-07-13 15:06:3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这三年 治国理政新实践

  记者 赵梅 通讯员 王芝莲

  盛夏的卓尼县,田野里青色的麦浪翻滚,淡淡的当归药香随风飘散,惹人沉醉。“去年我家种植柴胡挣到钱了……”“他家种植当归收入也特别好……”农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致富经验。

  近年来,卓尼县多措并举,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产业化经营,使农牧业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农牧区社会局势保持长期稳定,农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27元,农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

  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

  新中国成立前,卓尼县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长期处于“朝天一把籽,种收去两次”的靠天吃饭的原始耕作,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农作物品种以青稞、小麦、洋芋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农田水利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推广优良品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不断引进播种机、拖谷机等新式农机具,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随着农机服务机构和体制不断健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和科技兴农方针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农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改良和推广普及步伐加大,各类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引进的优良品种所代替。

  通过推广应用技术、引进繁育新品种,县委县政府引导农牧民流转承包零星耕地,扩大连片种植面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流转土地面积1.7066万亩,全县粮油作物良种推广面积10.45万亩,良种率达92%,创建青稞高产示范田1.5万亩,建立青稞生产基地2万亩;推广种植杂交油菜2万亩,建立百亩以上杂交油菜标准化示范点1个;建立马铃薯良种基地200亩,并从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引进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薯原原种进行示范种植。

  在农技推广改良品种的基础上,卓尼县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上。

  从种粮到种菜的变迁

  沿着卓尼县洮河两岸的“长廊”一路向西走去,一排排整齐的日光蔬菜温室在晨曦里泛着银白色的光芒,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过去这里还是一块块长满小麦、洋芋、油菜、蚕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庄稼地,现如今农民们改种粮为种菜。

  卓尼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褶皱地带,发展温室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日照时数长,加之洮河沿岸水资源丰富,没有污染,而且土地连片集中;2000米至4920米的高海拔,气温低病虫害少;市场潜力巨大,周边县市还没有大规模发展温室蔬菜。如果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以利用,那么种植蔬菜要比种植粮食的性价比更高。

  说到开始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的那些日子,卓尼县蔬菜办的工作人员深有感慨。当时一跟农民说起种菜,总有人冷嘲热讽“我们祖祖辈辈种粮食,现在要种菜,你们胡弄啥哩!”怎么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直接来到农户家中,讲优势条件,讲优惠政策,讲市场潜力,个别农民被说动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建棚。于是,县里为建棚的农民提供了钢材支架、塑料薄膜等材料,帮助联系贷款、种子,并为每座大棚补助两万元建设资金……就这样,一座座蔬菜温室在洮河岸边建了起来,第一年春节前后,鲜菜上市了,市场销售异常火爆。看到种菜的乡邻赚了钱,原来不愿意种菜的农民心动了。

  在内外因具备的条件下,2008年卓尼县成立了蔬菜产业化办公室,迈出了规模发展蔬菜产业第一步。截至目前,种植日光温室蔬菜400多座,建立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个,年产值970万元以上。

  中药材鼓起农民钱袋子

  近年来,卓尼县在藏中药材、蔬菜产业上重点培训和壮大合作社、种植协会,通过合作社和种植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打造卓尼中药材集约化经营的示范区。在藏中药材、蔬菜产业上重点培训,并壮大合作社、种植协会,通过合作社和种植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打造卓尼中药材集约化经营的示范区。

  在政府引导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藏药材种植,自上世纪90年代款冬花、柴胡等药材试种成功以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仅藏巴哇乡柏林村的种植农户就由最初的一两户发展到了现在的全村所有农户,经济效益占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收入增加了,腰包也鼓了,村民们尝到了中藏药的“甜滋味”。

  随着种植业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卓尼县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等多种发展规模,规模种植户不断壮大,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和引进丹参、藏木香、红景天、川贝母等13种药材新品种,建立药材示范点5个,各类中药材繁育基地1万多亩,1.8万亩中藏药材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认证。与此同时,加大与甘肃农业大学、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力度,形成了集药材选种、育苗、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规模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

  成功探索网箱养鱼

  随着九甸峡水库建成蓄水,卓尼县把发展网箱养鱼放在了全县五大产业之首来抓。邀请技术人员和水产专家到九甸峡库区开展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这里的水资源环境适合养殖鲟鱼、虹鳟鱼、金鳟鱼、黄河鲶等中高档冷水鱼。

  2012年,卓尼县多方筹措前期资金,组织致富能人、村组干部等13人赴刘家峡的省渔业总站示范基地考察学习网箱养鱼,通过妇女小额贷款和农户自筹,建成网箱4亩,当年成功试养中华鲟、虹鳟鱼、金鳟鱼等冷水鱼。截至目前,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26个、渔业公司1个,带动200多户群众创业,藏巴哇乡农牧民自愿投资990多万元,网箱养鱼发展到45亩,成为藏巴哇乡新堡村、包舍口村、柳林村的主导产业,让这里的农民变成了渔民。短短几年时间里,网箱养鱼在卓尼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九甸峡水库几千亩的水面上,星罗棋布着许多养殖网箱。

  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县网箱养殖面积将达100亩,年产值可达4600多万元。既缓解了库区群众的就业压力,也将带动藏巴哇乡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