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记者调查:穷乡僻壤留不住妈妈 没妈的孩子幸福哪里找

2016-07-13 08:35:55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穷乡僻壤留不住妈妈 没妈的孩子幸福哪里找

  为了生计和婚姻,那些贫困村庄的大龄男子外出打工,以期领来一生的“幸福”。但贫穷让问题婚姻更加脆弱,穷乡僻壤留不住孩子的妈妈。那些割裂的家庭中,这些无妈的孩子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而逃离贫穷偏远,是这些外来女人的理由。在道德上,丢下孩子与家庭,她们并不光彩,但在个体的社会命运上,她们是在拼命挣扎。

  本报首席记者 唐学仁

  单亲家庭的学校

  7月5日中午,年仅10岁的孙德梅吃力地往火炉上的水壶里灌水,这是她回到家之后最基本的家务活。

  尽管永登县城当天的最高温度达到35摄氏度,但永登县武胜驿镇缸子沟村依然凉爽。这个位于乌鞘岭山脚下的村庄,一年四季温度不高。孙德梅穿着厚厚的外套,一双毛茸茸的眼睛里透着水灵和天真。季节变换,她却没有多余的衣裳更换。厚外套算是她最体面的穿着,这还是一位爱心人士送给她的。

  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她2岁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自从母亲走后,家中60多岁的爷爷和奶奶,靠着种田和打杂工把这个孙女拉扯长大。孙德梅的家在村子最中间,破旧的墙壁、坑洼的地面、残缺的窗户、尼龙布覆盖的屋顶……这样的居住环境,城市人几乎无法想象。在正中间的堂屋门口堆放着板车、黄沙、水泥和锯子之类的东西,孙德梅说,那是夏天的时候,爷爷帮人做活要用的工具和材料。“只要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抱着,心里就难过得受不了。”孙德梅的奶奶说,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经常会一个人躲在房子里哭。

  缸子沟小学总共14个学生,校长俞永珍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家境。他知道孙德梅是一个极度缺乏爱的孩子,“写的日记、作文,很多内容都是渴望亲情的。”俞永珍说,他所在的这个小学14名学生中,有12个孩子没有妈妈,单亲家庭的孩子竟占到了90%。他半开玩笑地说,这里是单亲家庭的学校。

  妈妈早就跑了

  距离孙德梅家不远处,便是三年级学生甫志伟的家,这个11岁的小男孩成绩不错,他说他的愿望是当警察,旁边的老师说:“这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是别人捐的,一年到头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看见陌生的手机,11岁的甫志伟觉得好奇,让他拿着给父亲打电话时,甫志伟竟然哭了。他躲进了屋子里,任凭奶奶怎么叫,他仍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写着作业。“你写的字真好看啊。”记者试图用这句话打破僵局,又搭了几句讪,甫志伟破涕为笑。“四年前妈妈离家出走了,他父亲出去打工,过年也不回来,爷爷仅靠几亩地辛苦养活着他和奶奶。”俞永珍介绍。甫志伟听到这里,眼神顿时暗淡了下去。

  “奶奶,为什么别人有妈妈,我没有?”甫志伟早已经过了问“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但现在他依然常常问起的就是“我为什么没有妈妈”。奶奶曹淑英告诉他,“因为你是树上结的”。时间久了,甫志伟信以为真,因为妈妈对他而言,是没有记忆的。“什么也没说就跑掉了。”曹淑英说,她只知道儿媳妇是青海人,是儿子在西宁打工时认识的。可从西宁回到老家后,“儿媳妇经常抱怨这里条件很差,孩子生下几年后就跑了。”对儿媳的突然出走,除了惋惜,曹淑英没有责备,她只说,“怪那时我们家太穷了。”

  在缸子沟村,媳妇跑掉的,还有十几户人家。

  2002年,在外地打工的袁学成领来了一个漂亮媳妇,这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时候我媳妇漂亮还能干,第一胎还生了个男孩,村里人都很羡慕。”但好景不长,艰苦的条件让袁学成的媳妇开始变得躁动不安。 2007年,袁学成的媳妇在女儿也就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出走了。“当时,我们家住的还是土茅房。”袁学成说,房屋差不说,这地方又很缺水,外来的人很不习惯,这也是妻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今年3月份,袁学成的妻子在离家出走9年后回来了一趟。但她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留下,而是要和袁学成彻底离婚。两人因此闹到了当地派出所,但妻子去意已决,即使两个孩子跪着求妈妈留下,但妻子仍将两个孩子摔在一边。在这之前,袁学成9岁小女儿袁淳记忆里没有母亲这两个字的概念。她拿着司机师傅递给她的一瓶脉动饮料,一口气喝下了多半瓶。“长这么大,第一次喝饮料,真好喝。”天真的袁淳惹得在场的人一阵苦笑。

  永登县武胜驿镇副镇长薛贵林介绍,不仅在缸子沟村,还有兰草村、马荒村等多个村子里,都有很多妈妈跑掉了。

  为什么要“骗娶”

  缸子沟、兰草、马荒等村庄依然属于贫困村,尤其是缸子沟村,海拔2000多米,是永登县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但气候问题一直很突出。“这里一天出现四季气候甚至都很正常,真的是那种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薛贵林说。

  长期的条件艰苦和偏远,让人们给上述村庄打上了“贫困”“艰苦”“落后”的深刻印记。一直以来,这个地方就存在找媳妇难的情况。永登当地条件稍微好的乡村,都不愿意将女儿嫁到这里。这样,家庭条件不好的村民,要讨到媳妇,只能远走他乡寻找配偶,寻找那些在经济上更为贫困、落后,为人更老实、“好哄”的外地打工姑娘。这几乎成了当地一些“婚姻特困户”解决婚姻问题的最后出路。

  已经45岁的李熙珍是缸子沟村为数不多的大龄单身父亲,儿子今年13岁,但他的婚姻生活却很短暂。29岁那年,李熙珍去拉萨打工,一年多后,李熙珍领着妻子,抱着孩子回家了。在父母的欣喜眼神中,李熙珍觉得自己的日子从此可以幸福。但半年后,妻子就离开了。

  尽管李熙珍强烈挽留,但妻子最终抛下一句:“这里这么艰苦,为什么要骗我?你拿什么养活我一辈子?”那一刻,泪眼朦胧的李熙珍抱着孩子无言以对。

  李熙珍13岁的儿子李明德小学刚刚毕业,玩劲十足的他一提起妈妈,神色很快黯淡下来,怔怔地望着远方。在他的记忆里,妈妈只是照片上的样子。曾经有一次,李明德跟着父亲去县城,在一家餐馆吃饭时,把一个洗碗工看成是妈妈去喊。“因为和照片上的人看起来很像,是孩子太想妈妈,错认了人。”李熙珍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的儿歌。李明德说他如今只唱这首歌的后几句:“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唱着唱着,他就会流眼泪。

  母爱的本能被贫困击溃

  今年过完年,孙德梅的父亲孙利先终于回家了。妻子出走8年,这个在外拼搏的汉子终究没能再找到个人婚姻的幸福。

  “孩子大了,父母也体弱多病,我出不去了。”无奈的孙利先情绪失落,他不得不回家再次务农。

  对于这些村“失母”现象的产生,人们普遍把原因归结于一点:穷是罪魁祸首。母爱的本能被贫困击溃、被经济大潮淹没。但武胜驿镇副镇长薛贵林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妻子接触了花花世界之后,欲望不断被撩拨和放大,而苦闷的现实,又让她们看不到未来。绝望,才是驱动她们决意抛夫弃子的根源。

  但让人格外感动的是,尽管被妈妈遗弃,尽管失去了母爱,但这些“失母儿童”心底依然只有爱没有恨。

  从内心里,孙利先还是希望妻子能回来,但这么多年里一点消息都没有,再回首,已无可能。如今,正值壮年的孙利先,待在家里,生计主要靠种菜。这两年,当地政府大力改善种植结构,把高原夏菜作为主要农业收入已见起色。如今的缸子沟村、兰草村、马荒村等村庄,随着道路硬化基本完成,已经不显得偏僻了。

  但缸子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天来却说,“如今物质条件改善了、提高了,但人心却变了。”在他看来,在外接触物欲时代的打工女性,依然是眼高手低,对于这里不断提高的生活和条件,她们的要求仍然是越来越高。

  “很多女孩子还是不愿意嫁到这里,而现在村里的年轻媳妇,几乎都是从外地领来的,有的生了孩子,舍不得走,但有的没有任何留恋,舍下亲生子女愤而离去。”王天来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