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风景独美惹人醉——张掖临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2016-07-12 16:45: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独一无二的丹霞美景,还品尝了独具风味的美食,体验了底蕴深厚的河西文化,真是不虚此行。”在临泽旅游的游客张军高兴地说。

  临泽,正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段上一个越来越多人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临泽县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全省大景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增强旅游支撑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书写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壮美篇章。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4.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5亿元,与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6.89%和128.7%。

  项目建设带动提高承载能力

  6月18日,投资30亿元的马可波罗东游动漫城项目在临泽开工建设;丹霞七彩镇内,前来住宿、餐饮的游客络绎不绝;河西民俗博览园内,古色古韵的建筑和物品让人仿佛置身古代街区……

  该县把项目建设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优质资源、项目资金、扶持政策向丹霞大景区整合配置,实施旅游产业重点项目13项,年度总投资11.78亿元,建设丹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中心广场、环形干道、综合汽车客运站,加快推进七彩镇、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河西民俗博物馆、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等在建项目,启动实施梨园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建设“丹霞花海”、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不断完善景区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板块,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完善景区服务功能,集聚旅游产业发展强劲动力。至目前,全县确定的重点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7项,完成投资3.95亿元。

  全民宣传推介提升旅游形象

  一场场节会赛事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临泽;一次次宾至如归的旅游服务让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

  中国枣乡、种业大县、丹霞奇观、戈壁天堂、红色圣地已成为游客认识临泽的“五张名片”。

  该县动员全民参与旅游宣传营销,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每年开设6个免费开放日,激活旅游市场。深入开展旅游全民大宣传行动,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旅游宣传品、旅游文化节会、户外旅游活动、体育赛事等有效途径,加大对临泽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系列活动和七彩镇端午文化旅游节会,配合举办第六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张掖丝绸之路户外运动节、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品牌节会和赛事活动,积极构建集形象宣传、产品营销、客源招徕“三位一体”的现代旅游营销体系,不断提高临泽旅游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临泽旅游形象。

  拓展发展空间产业深度融合

  盛夏,在位于丹霞山脚下的倪家营镇南台村,一株株万寿菊竞相绽放、光彩夺目,金色的花海中农户们双手齐动,忙着采摘花朵;游客们纷纷按下快门,在美景中拍照留念。

  “现在来丹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种植万寿菊发展观光农业,每亩地效益都在3000元以上,可比以前的效益高多了。”正采摘万寿菊的南台村三社农户张建军乐呵呵地说。

  该县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年”主题活动,组织实施红西路军梨园口战斗遗址公园、临泽战役纪念馆改造提升、红西路军总指挥部三大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开发集红色教育、丹霞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红色品牌,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空间。充分利用七彩丹霞和临泽小枣品牌优势,研发雕刻葫芦、丹霞石刻、子弹形U盘、旅游纪念杯精深枣产品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必购商品”,积极开发温泉养生、香草花卉养生等项目,建设文化寻脉、生存训练、地质科考、红色教育等研学旅游基地,开发露营、徒步、赛车、低空观光、漂流等新型旅游产品,加快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推进旅游与医养、研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通讯员 张娟)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