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正文
投稿

金碚:把握经济全球化新态势

2016-06-27 15:56:5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不仅要求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而且要冲破国家界限实现一体化的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

  在经济全球化新时代,中国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深化了“全球化”观念,将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当前,世界正在兴起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新态势下占据重要国际地位,发挥影响全球的大国作用?这需要我们把握经济全球化新态势,以善治示全球,以创新领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将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纵观世界历史,人类伟大的制度创造是市场经济,伟大的发展壮举是工业革命。当市场经济插上工业革命的翅膀,人类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生产可以将原本无用的物质大规模地转变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物质财富大量涌现和积累。在此基础上,以积累物质财富为行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精神得以产生。只要市场空间足够大,经济增长就具有无限的扩展性,直到全世界都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巨流。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扩张性特征构建了系统的理论逻辑,即基于人类所具有的交换本能和追求财富的本性,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经济产出不断增长,国民财富大量积累,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也就是说,以交换行为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依赖于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分工和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必将使交换关系无限扩展,跨越国界,遍布世界。所以,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不仅是“全国化”的,而且是“全球化”的,即不仅要求形成包罗本土的统一全国市场,而且要冲破国家界限实现一体化的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

  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以其所创立的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合理性,即各国只要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专业化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就可以获得对各贸易国都最有利的结果。如果全世界各国都这样做,也就能够实现全世界的福利最大化。这样,古典经济学家们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论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向全世界的扩张,马克思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洞见和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总之,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各新兴经济体加速扩散、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新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的时代。过去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长足推进,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中后叶,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加速实现工业化,在经济全球化中崛起:从东亚四小龙到“金砖”国家,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保护到自由的曲折过程。其中,从开始抵制经济全球化到后来被动地接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历经短短30多年就获得了与经济全球化接轨的利益,实现了加速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效。到2010年,中国成为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展望未来,只要继续走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拓展,中国的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

  作为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全球化的意义将无限深远。

  以善治、创新拥抱经济全球化

  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大国以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的态势深度融入全球化格局之中,改变了经济全球化的整体面貌,并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从全球经济视角看,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规模巨大,人均居中。

  据统计,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中,有60多个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工业社会。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不足20%。而中国有13.7亿人口,占世界人口2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实现工业化将在几十年时期内使全世界工业社会的人口翻一番,使全球工业化的版图发生巨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过程。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曾经高度封闭的中国市场在短时间内就转变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

  巨大经济体融入经济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而且各国经济尤其是产业体系高度绞合,国际分工合作冲破地理国界和政治国界,不仅经济行为普遍跨越国界,而且经济主体的组织形态跨越国籍,跨国公司以及跨国产业链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产生了各种犬牙交错的“超国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新时代,经济国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经济主体和经济行为的“混血”“交织”“共生”等现象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各国经济特别是各大国经济,包括对手国家经济之间,都处于相互交织的关联网中,“你死我活”的传统竞争格局演变为“俱荣俱损”的绞合状竞争格局。

  很显然,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列强争夺领土和霸权掌控全球的历史已不可能重现,共享共治天下,将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模式,也是符合中国理念和国家利益的经济全球化方向。

  经济全球化新态势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各国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试图以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的陈旧策略已经完全过时。在这样的时代,作为已经被视为“世界第二大国”的中国,一个重要作为就是:以善治示全球,以创新领潮流。首先是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国度,从而体现出经济体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真正从躯体庞大的“中等生”成长为充满活力的“优等生”,从曾经的“高增长引领世界经济”转变为“善治与活力引领世界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新时代,更多国家间实现更全面深入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正是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与“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看到,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对话,尊重道路选择。这种包容发展的理念,深化了“全球化”观念,不仅可以为经济学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所支持,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新时代的新观念,也将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