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用五大文化战略推进西和全面发展

2016-06-27 11:03:53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

  《山海经·内东经·郭注》记载:“华胥履大迹生伏羲”。意思是说,有个叫华胥的女人,踩了一个大脚印后,怀孕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相传这个华胥踩大脚印的地方,叫做“雷泽”,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和县。

  伏羲的诞生之地,如今发展得怎么样呢?6月24日,“扶贫攻坚陇原行暨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活动来到西和,了解了这里的最新发展情况。据介绍,西和县今年计划完成50个村的整村脱贫,脱贫人口可达3.06万人,这将为明年西和县实现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自然条件限制,西和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长期滞后。如今就快实现脱贫了,当然是很可喜的成绩。但是,脱贫不应该是西和的终极目标,而只应是西和新征程的出发点。在脱贫的基础上奔向小康,进而实现富裕、强盛和文明,才是西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长远目标。

  怎么实现这个长远目标呢?笔者浅见,不揣冒昧,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思路。

  第一,发展“和”字文化。“和”的概念,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君子和而不同”“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睦相处”“和如春风”“和平共处”……诸多与“和”有关的说法,不胜枚举。可以说,中国人酷爱“和”字,简直爱到骨头里。举个简单例子——“我和你”,就是用一个“和”字作为连接词,在人际关系中赋予了价值观。

  西和发展“和”字文化,不只有字面上的便利,还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先秦时期,西和县境内北部住的是秦人,南部住的是氐羌人。因此,有一个词叫作“西和氐羌”,意思是各民族之间要团结互助。这个含义,就是在今天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弘扬这样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

  把西和建设成为一个促进内部和谐、民族团结的国家基地,不但具有政治意义,也将具有经济作用。以“和”字文化为依托,开发“和”文化产品,对内消除社会矛盾,对外传播中国价值,功莫大焉。

  第二,发展伏羲文化。史书上记载,伏羲的出生地是“成纪”。如今的天水市大部分地区和陇南市西和县,其实都属于古代的“成纪”。所以,天水市和西和县共同发展伏羲文化,不仅不矛盾而且互为印证。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发展伏羲文化不但是责任所在,而且大有可为。

  甘肃省陇西县,是公认的李姓发源地,每年来陇西寻根祭祖的华人数不胜数,因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祖脉文化产业。而伏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始祖,其所形成的祖脉文化产业规模,必定更加大得多。西和可以对伏羲文化进行更好的创意,以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

  具体的创意可以有很多,仅举一例:文化部门根据姓氏源流考证结果,制作出当代姓氏的演绎流程,让每一个前来拜祭伏羲的人,都知道从伏羲的姓氏到自己现在的姓氏,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产业部门根据这个创意,生产出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经济效益。

  第三,发展乞巧文化。中国民间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女孩子向织女许愿,可以心灵手巧。这个民俗,就叫“乞巧”——向神仙乞求心灵手巧。西和县流传的“巧娘娘”神话故事,就是这个传说的源头之一。

  应依据乞巧文化,进行文化创意,来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开发带有织女、祥瑞、“巧”字图案的工艺产品,通过电商来进行销售。再如,农历七月初七号称“中国情人节”,可以依托乞巧文化元素符号来设计“中国情人节”礼物,再通过电商供应给消费者。这样,西和不但可以从乞巧文化中获得经济收益,还能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做出贡献。

  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很多孩子是“心灵手不巧”。这种孩子,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在生活中笨手笨脚。弘扬乞巧文化,加强动手能力,这应该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到了这一点,增加了动手实践的内容,比如开设手工课、留家务作业等等。但学校教育的效果终究有限,更大的教育课堂是社会。通过推广乞巧文化,增强女生们的动手能力,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第四.发展“仇池”文化。西和境内有仇池山,西和历史上有仇池国,这都是发展仇池文化的基础。很多人对于仇池国这段历史并不了解,可以利用拍摄电视剧、写历史小说等手段来进行宣传。正因为了解的人不多,所以这个文化资源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

  还可以利用“仇池”这两个字来进行创意。比如,设置一个池子,让游客把心中仇恨原因写下来,投入池中。写字的材料要能沉到水里,以象征“淹没仇恨”;写字的材料要能溶在水里,以象征“消解仇恨”。用这样的形式,帮助人们放下仇怨,获得喜乐,领悟宽容与和解的高尚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释放不良情绪,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并促进社会和谐。

  仇池古国是氐族人建立的国家,氐族人在历史上曾有“三只眼”的传说。这种文化反映在神话里,就出现了“杨二郎”“马王爷”等等人物形象。在发展文化旅游时,适度考虑类似的文化元素,可以促进文化产值的提升。

  第五,发展中医文化。西和位于陇南北部,处在甘肃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内。在这一带,定西的岷、陇西等县,陇南的宕昌、西和等县,都盛产药材。中医文化的重要主张,也是“和”,即阴阳平衡,水火交融——这恰好又扣上西和的“和”字主题。

  西和一带,不但自古盛产药材,而且因为缺少现代工业,反而土壤甚少污染。这也是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利条件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是简单地卖药材。而要注重对中药材的深加工以及中医养生方式的产业发掘等等。

  西和发展中医文化,还可以做另外一层理解——中西医和平相处,互为补充。现在,社会上对中医和西医的功用争论得非常激烈,极端者往往全盘否定对方。西和可以通过实践,证明中医和西医可以和平共处甚至分工合作,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如果从伏羲时代算起,西和快到8000岁了。如今,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古老的西和正在旧貌变新颜。未来的西和,不但会是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西和,更将会是文化繁荣全面进步的西和。(张鹏、刘海天)

文章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