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学生,四个家庭,穿行在上学的路上
孩子们的学习让每一个家庭为之没少操心,就连上下学也让家长牵挂着。
六年级学生赵永刚居住在距离学校8里路程远的周家河7社,步行需要1个小时。他父亲赵金富在定西打工10多年了,母亲忙着干农活和家务,爷爷82岁高龄了,接送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到77高龄的奶奶赵玉英身上。赵老太太拄着手拐杖,早晨天未透亮就陪着孙儿去学校,下午又去学校接孙儿回家,一天两个来回行走4个多小时30多里路程,期间的辛苦那是自然的。为了孙子的学习,赵奶奶可真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去学校一路是上坡,奶奶孙子俩心里只担心怕迟到,紧走快赶,往往汗流浃背。下午放学返家时,走的是下坡路,稍微轻松些,他们大步流星往家赶。“下雨、下雪天,路面太滑时,我就和孙子屁股坐在地上,向山坡下滑去,这样就不会跌跤和摔跟头了。”老太太憨憨地介绍着接送孩子的情况。
老太太身板还很硬朗,乡下勤劳的庄稼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她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孩子能读成书,比什么都强。她在这条路上接送孙子已经快6年了,眼看着孩子将要读完小学,初中要到镇区去读书,老太太和家人都有点不放心。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是否能够独立生活,家长都很牵挂和担忧。
和赵永刚一样的还有小王涛同学,他家居住在金川村2社,由于孩子太小,一个人行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家长和教师都不放心,他父亲王天义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他说,孩子读书的事情,是一家人最大的事情,孩子的前途要紧,家务活和农活次之。这也许是大山深处所有家长的良好愿望。
把孩子送出村庄路口,远望着去学校的路上,直到孩子的背影消失;放学了,孩子们什么时间会到村头,家长心里盘算着,在家门口老远地双目凝视着,当天真活泼的孩子出现时,他们便笑着迎上去,孩子扑向家长,家长搂抱着心爱的宝宝,这就是家的怀抱,家的温馨。为了圆梦,圆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每一个家庭都不懈地努力着,艰辛地付出着。
一心奉献,一路高歌,唱响在圆梦的征途
花园学校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一路走来,各级党委政府倾注着关怀和爱心,让学校及其老师和学生沐浴阳光,有所教,有所获,有所乐。
从建校时艰苦条件下的几座窑洞到大堡子里的学校,再到国家实施改薄项目修建新校舍,从木板做黑板土台做桌凳到有了崭新桌凳,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的巨大变迁体现在校园改建上,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呈现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五一”过后,有三个家长来学校找杨栋校长,多次哀求学校设立幼教班,接纳孩子上学读书,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杨校长拗不过,其实他也很同情家长的境遇。他汇报学区同意后接纳了这三名孩子接受幼儿教育,满足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良好愿望。
杨栋校长告诉我们,最近又有几名孩子的家长来咨询,秋季开学时也上幼教班。杨老师希望学生多多,开设幼教班,再向学区打个报告,恳请上级分配有幼师专业的教师来这里从事幼儿教育。
学校发展的机会来了,国家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会惠及更多的家庭,会有更多的孩子降生人间,不久的将来,这所学校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喜事不断。为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安定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城乡联盟研训体教育教学活动,给学校教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称钩驿学区、葛家岔学区、李家堡学区、香泉中学和定西城区的思源学校组成联盟研训体,共同开展教育教研活动。5月11日这天,杨栋有幸在称钩驿初中参加联盟研训体开展的“课堂达标竞赛”活动,学习交流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安定区像花园小学这样的微小学教学点也不少,怎么发展,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该区针对学校在50人以下、年级不全和学生年龄太小,寄宿不方便,即使寄宿了,也会导致孩子亲情教育缺失的实际,设立1—3年级为主的教学点。
该区顺应时代,及时制定了《安定区教学点教育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意见》的贯彻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全区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推进。
应家长和社会的关切和呼声,该区积极采取农村有入学需求的必须保证教学点的设立和依托教体局—学区—托管学校(九年制学校或完全小学)—教学点的模式进行托管管理的措施,从选配教师、加强对教师工作过程的管理、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学研究等方面入手,以点带面,层层深入,让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该区教体局局长南俊武说,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努力培育一批小班化教学的骨干教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小学教学点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全面提高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区小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就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花园小学杨栋校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今后要严格以《意见》为指导,在大山里继续坚守,管理好学校,建设好校园,武装好自己,组建好教师的精英队伍,迎接学校美好的明天。
每天早晨和黄昏,杨栋和贾进宝二位老师,每天站着堡子前的大榆树下面,远望着绵绵大山,和朝霞一起迎来上学的孩子们,和晚霞共同送走回家的学生,望着孩子们的灿烂的微笑,远望学生们可爱的背影,他们毅然坚守,放飞梦想,让一批批学生从这里走出大山,圆梦今朝。
古堡子是见证者,大榆树是见证者,大山深处的家长和孩子们也是见证者。杨栋和贾进宝及其他们今后的同事们不会辜负期望的,他们是大山的坚守着,是孩子们圆梦的守护神。(通讯员 曹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