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27日讯 (通讯员 郭红 唐致霞) “绿色发展”是今天必须的选择,也是向未来做出的庄重承诺。永靖县立足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促进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管理,加大资源培育力度,壮大富民生态产业,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全县城乡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梦想已越来越近。
凝心聚力打造沿黄快速通道绿化美化精品工程
兰州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全长48公里,其中永靖境内37公里,是沿黄快速通道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区域。为进一步改善被誉为甘肃“最美公路”——兰永沿黄河快速通道永靖段沿途的生态环境,今年,县上计划实施兰永沿黄河快速通道永靖段绿化美化工程,坚持“先上水、后造林”的原则,在大川八社、孔家寺、朱家台、上铨四个点通过实施上水工程修建上水泵站、蓄水池及铺设管网完成造林8000亩。对沿黄快速通道永靖段面山的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栽植云杉、刺槐、火炬、油松、文冠果、丁香等苗木90万余株。实现“一次性上水、一次性造林、一次性成景”的目标。

浇水
在造林现场中,笔者看到,林业局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全员上阵,从工程整地、苗木调运、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造林质量。
整地工程是造林绿化的关键环节,林业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在坡度平缓的宜林荒山荒地采用反坡水平阶整地,在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的地块主要采用反坡鱼鳞坑整地,对行道树采用网格集雨坑整地。同时,对造林所需苗木统一采购,统一供苗,杜绝弱苗、病苗、濒死苗的栽植。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精心栽植,坚持栽前浇水浸坑,栽后培土扶正,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加快生态建设推进产业培育
2015年,县林业局以“生态率先”的工作理念为统揽,以“大地增绿、群众增收”为目标,重点实施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等20个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6.3万亩,其中荒山3万亩,经济林3.3万亩,行道树190公里,封山育林3.2万亩,新育苗4500亩,美丽乡村建设23个,景观绿化1个,栽植各类苗木500万株,全县生态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喷灌
植树造林既是生态建设、也是播撒绿色的致富产业。今年,县林业部门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决定发展”的共识,计划打造3万亩生态造林点,培育核桃、樱桃、苹果三大林果产业,建设4000亩种苗基地,年内完成生态营造林任务6.4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20公里,新育苗0.55万亩。
今春,永靖县在三塬、岘塬、三条岘、刘家峡等乡镇和重点易地扶贫移民点,引进核桃、樱桃、苹果经济林新品种,建设以核桃、樱桃、苹果等为主的果品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共10000亩、樱桃经济林2000亩、苹果经济林示范基地5000亩。
为加快经济林发展步伐,切实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永靖县林业局开展了经济林丰产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丰产技术的“明白人”和“土专家”,对全县核桃经济林全部嫁接改良、提质增效,切实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把握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循环发展路子

育苗
“十三五”时期,永靖县将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子,建设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全县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实施水土保持、造林绿化、梯田建设、湿地保护等生态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以刘盐八库区沿岸、县城南北山、交通主干线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建设。认真抓好城区绿化工程,加快村镇绿化、景点景区绿化进程,巩固扩大现有造林绿化成果,“十三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5.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换来的是绿草如茵、蓝天碧水、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这是绿色发展带给我们的红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杉、刺槐、火炬、文冠果、山杏、丁香这些景观树亭亭玉立、苍翠欲滴,核桃、苹果等经济林多姿多彩、饱含生机,一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将会靓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