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贫穷山沟无人问津今日的美丽乡村笑迎客来
康县: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美丽邂逅”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孟夏时节,走进康县白杨乡桂花庄,闯入眼帘的是一丛丛宽大的芭蕉叶,在暖风中摇摇曳曳;似锦的繁花,在绿团中争相斗艳;干净的仿古步道,整洁的庭院居室……呼吸着夹杂桂花香味的清新气息,游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康县依托生态、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仅为游客奉上了一道道旅游“大餐”,也使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上演了一出旅游扶贫的“大戏”。全县346户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直接带动739户2479人参与服务就业;5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70人,每户增收1.5—2万元;间接带动2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种植和养殖,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
5月21日至22日,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康县召开,观摩总结推广康县经验,而花桥村和大水沟村无疑是康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
花桥——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 农家客栈快速发展
“我们村里的环境干净整洁,加上天然的山水美景和千年菩提树,是一个生态休闲养生的好地方。现在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康县长坝镇花桥村花桥人家农家乐经营者杨明霞说。
杨明霞是土生土长的花桥人,以前在广州打工。听说家乡建成旅游示范村后,她义无反顾回到家乡,筹措资金20余万元,把自家的农房改建成一个有高标准配套设施的农家客栈,同时以农家菜品为招牌,配套经营农家乐。由于价格实惠,且饭菜极具本地特色,很受游客欢迎,每天都客人爆满。
村民们看到杨明霞搞农家乐赚钱了,纷纷上门请教。如今,仅花桥村就建起了5家农家乐,14户农家客栈。在花桥村的影响下,长坝镇街道农家乐也快速发展,目前已超过10家。
康县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去年以来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实施了“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00多家,有效解决了游客的吃住问题。
尤其是在花桥村,以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为契机,集市县镇村四级资源,着力打造融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形成了以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宾馆为龙头,农家乐、农家客栈协同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花桥村人均乡村旅游收入已达到1850元,占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3%。
大水沟——呼之欲出的“世外桃源”
清澈的河水穿村流淌,横跨河面的小桥美观秀气,一座“中国最美村镇”的华表庄严大气,足以说明这里驰名全国的底气。
“王坝镇大水沟村生态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面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也成了陕西省汉中市和略阳县游客常来的地方。”大水沟村党支部书记肖九宏说。
“为了把家乡优美的风景变成村民手中的财富,今年初,我们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以‘农民入股+公司经营’的合作模式打造旅游休闲景区。”肖九宏说。
目前,该村已经建起了白酒坊、黄酒坊、醋坊、豆腐坊,农家乐、农家客栈、茶楼一应俱全。
今年以来,该村还建设了生态草莓采摘园,致力于打造亲山亲水、避暑纳凉、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景区。
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水沟村就接待游客7500多人次。(通讯员 刘宏洲)

烈日下的劳动者
新区摄影大赛梁剑参赛作品赏析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富豪花1.2亿买下非洲最贵宅邸 获赠保时捷(图)
美媒:日本工地打造卡通风格 路障也要“卡哇伊”
《欢乐颂》今晚收官 五美友情坚不可摧
王祖蓝母亲节温情献唱 《跨界歌王》释放音乐爆发力
兰州将建18条夜市
重新划线设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林铎主持并讲话 传达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专题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
省政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冯健身主持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