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正在义诊现场阅读资料(周芳霞 摄)
人民网成县5月16日电 (高翔 刘海天 实习生 李东京) “命运对我是残酷的,他把我的身体变得残缺不全,但我相信,命运给我的不只是绝望,只要我努力,失去的总会回来。”这段富含深情的诗歌朗诵并不是在城市的某个演播大厅,而是出现在陇南成县王磨村的文化广场。
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成县委宣传部、成县残疾人联合会等多个部门联合为群众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文艺演出。为什么说是特殊?村上的干部告诉记者,因为这场文艺演出大部分的演员本身就是残疾人,他们还自己写剧本、自己编排节目。
成县抛沙镇强坝村的强许辉就是其中一位演员,他写作了诗歌《我依然坚强》,并在文艺演出中朗诵给观众。在活动现场,拄着双拐站在舞台上的强许辉,在朗诵时,身体明显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演出。如果不看他的双腿,很难想象这个五官端正的95后少年是个得了血友病而终身致残的人。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六岁的时候发现关节肿胀的厉害,而且身上总是出血。这么多年一直以为是风湿性关节炎,直到2015年去西安检查,才知道是血友病。”当记者面对面和这位少年聊天时,才发现他太瘦弱了,手臂上能清晰地看到骨头的轮廓。他说:“别人看见我这么瘦,总说让我多吃点。但我一顿只吃一小碗。不是不爱吃,而是胖了就会出血多,止血难。”
强许辉说,当他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他很自卑,那几年几乎不会出门,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他很感激奶奶:“奶奶让我改变了很多,她让我和镇上的老师傅学补鞋,之后我就在街边摆摊补鞋,慢慢地和别人交流多了,我也渐渐地建立起一点自信了”。
患病早,又没有及时治疗。如今,强许辉的左腿已经不能弯曲,右腿又不能伸直。出行只能靠双拐。因为长时间拄拐磨损皮肤,他的腋下经常会出血。“出血少还可以忍一忍,但出血多的时候就要打针,一组针剂有两小瓶,500块钱左右。一组针剂只能止一次血,出血多的时候一组针剂根本不够。”这昂贵的费用对强许辉来说实在是难以支付,他表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收入很少,药又很贵,我不得不琢磨怎么赚钱。”
2013年强许辉开始卖獭兔,由于市场不景气,最后不得不放弃。失败后,强许辉又重新振奋起来:“现在网上购物很火,在接受了成县残疾人联合会的两次培训后,我学会了开网店。我知道一开始生意可能不好,但残联会给生活补贴。我慢慢干,相信生意会渐渐有起色。”
目前,强许辉的淘宝店里已经有三十多种商品,包括花卉、树苗、土蜂蜜、土鸡蛋等农产品,他不仅卖自己的东西,也热衷于帮其他村民卖当地的土特产。强许辉笑着说:“商品多数是卖到兰州,但我没有想到有一次竟然是浙江的收货地址。”
在强坝村,残疾人自力更生创业的不止强许辉一个人。一些优秀的残疾人创业代表也来到了文艺演出现场,他们或在台上表演,或是在台下观看节目。
在广场观看演出的西关村村民米天仓告诉记者:“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助残,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残疾人的自信心。现在很多残疾人十分自卑,缺乏自信。残疾人有了自信才能谈自强,才能回报社会。”
在此次文艺演出活动中,四名书法家也为残疾人送去了书画作品。其中一名书法家达世学说,他经常下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谈到,他家里就有一位残疾人,所以他一直热爱公益事业。他认为,公益事业要靠大家、靠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残疾人才会更加有信心和希望。
“这次文艺演出给了残疾人展现风采的机会,也会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让他们增加自信,激发他们的自强精神。”成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俊理表示,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成县残联正在努力落实这个方案。根据成县的实际,成县残联出台了相应的助残措施:领导包片、干部包乡。四个领导帮扶四片区域,十几个干部一人一个乡。张俊理介绍,成县残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推行新办法:残疾人党员干部联系残疾人特困群众,让帮扶工作更加深入群众、贴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