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自基层的报道】祁家庙乡好气象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吴鲁
祁家庙乡因庙而得名,是渭源县的一个山区乡。全乡13个村60个社,分布在山道沟梁之间。过去,很多乡亲靠着山上的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自从“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祁家庙乡有了新气象。
先是乡亲们精神状态好了。过去,大家白天在地里忙农活,到了晚上乡亲们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如今,各村基础设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去年一年,全乡就修了通村公路12.8公里,硬化道路14.1公里,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96户、异地搬迁安置区建设27户,新修贫困村文化广场两座,并配备了文化舞台和健身器材。有了带太阳能路灯的村文化活动广场,乡亲们的夜生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每当夜幕降临,大家不约而同地聚到广场,有的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有的打篮球,孩子们则你追我赶尽情地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基础设施好了,乡亲们发展致富的劲头也足了。雾沟村十几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购买了货运车、小轿车,搞起了中药材贩运,还有几个建起了养殖场,搞上了规模养殖。和他们同一个村的农民侯小林,提起村里基础设施的变化,很是感慨:“过去,大家种洋芋、当归,但市场价格最好的时候都在初春雪消时,道路一解冻,路没法走,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等着贱买。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拉运方便得多,商贩们都来到了田间地头,价格也不错。”
除了基础设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也是乡亲们的致富劲头足的原因。近两年来,乡里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目标任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工作机制,详细制订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及脱贫计划,因村因户施策。其中,建成的千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乡种植马铃薯1.4万亩、中药材2.7万亩。去年,全乡还新建养殖企业4个,实现职业技能培训1060人,省级品牌培训150名;新增经济带头人3人,劳务输出3992人,新发展淘宝网店1家,培养电子商务人才6人,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2户38万元。这些政策的精准实施,让过去的“输血式”扶贫变成了“造血式”扶贫,乡亲们把心思都放在了产业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