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记者从江苏大学了解到,该校把手机消费情况作为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第一步,对那些话费较高的学生将会进行再调查。日前,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正式公布了对4463名贫困生话费调查的大数据处理结果,或降级或取消,有21人被“摘帽行动”取消了贫困生资格,还有32人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降级为一般困难。
(5月8日《现代快报》)
如今的大学,对贫困生均有不少的帮扶政策,如助学贷款、助学金等。
在认定贫困生资格方面,各大高校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大学直接用“自揭伤疤、比穷演讲”的方式来竞聘贫困生的资格,虽引发争议但依然风靡;而有些大学,则设置了一些硬杠杠,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机电学部,就明文规定贫困生每月话费不得超30元,手机总值小于500元,电脑总价不得高于3000元。
客观来说,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具备要识别假贫困生的意识,但这些学校所采取的方式,则是值得商榷的。就此次江苏大学用话费来认定贫困生资格而言,其实就不甚妥当:一则,与人交流与人联络感情是每一个人正常的诉求,贫困生也不例外,哪怕物质并不丰裕,他们也有通过电话、短信甚至社交工具与他人保持联络的自由与权利;二则,假若贫困生想摆脱当前的困境,正在创业,但一切还没有起色,所以话费多,如果学校动辄就以此取消他们贫困生的资格,似乎也没有必要。
以此分析可知,用话费来认定贫困生资格的做法,其实一点都不科学。对于学校而言,他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认定贫困生的资格,比如,成立一个贫困生评定小组,听取学生的情况陈述后,进行一定的查访,以确认学生是不是说谎。一些学校动辄采用单一化的衡量标准,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懒政罢了。
关于助学金等帮扶资金,就应该用在刀刃上,用在贫困生头上,而不是用在假冒的贫困生头上,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就要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尊重贫困生权利的方法,而不是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过度的干预。唯此,助学金等对贫困生的帮扶资金,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