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他们经兰州走向丝绸之路

2016-05-04 09:57:0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魅力丝路 活力新区

  他们经兰州走向丝绸之路

  作者:魏秀龙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桥梁和纽带。在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远在公元前二世纪,由我们祖先开辟的从长安始发,横贯亚洲,进而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绵延伸展数千公里的交通路线,一直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彪炳于史册,流芳于千古。我们应该感谢号称大玩家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给这条道路赋予了一个无比浪漫且富于质感的名字——丝绸之路,既充满诱惑,又遍布险恶,既阳光灿烂,又危机四伏,听起来是如此的柔曼如云,飘逸灵动,色彩如虹,绚丽光艳。

  史学界一般把陆上丝绸之路大致分为南、北、中三条线路,还衍生出许多支线,但不论南北中哪些通道,兰州因为地处咽喉,扼守交通要冲,“控河为险,隔阂戎羌”,当为必经之地。自汉以来,历史上那些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如张骞出使凿空,班超功垂西域,法显西行求法,隋炀帝西巡,文成公主进藏,玄奘印度取经等,都是经过兰州,再向北进入河西四郡,或向西踏上青藏高原的。

  那么,在明初镇远浮桥建成之前,他们还有哪些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使臣、商贾、僧侣都是在兰州什么地方渡河的呢?据考证主要集中在两个渡口,一是青石津一带,位于今西固区新城、河口八盘峡地区,历史上曾建有关城,后修建兰青铁路时被拆毁,有古渡处所竖碑石上镌“青石津,西汉名渡,山多青石而得名。古为军事要扼,丝路锁钥,渡旁战事多起”为证。二是金城关一带,金城关亦称金城津,在白塔山下,因为北周时金城县治已迁置于今城关区一带,既为县治,必定开辟黄河两岸的交通,金城津从那时就应该繁荣起来了,《元和郡县志》载:“金城关,在州城西,周武帝时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而兰州之名,是从隋开皇元年废金城郡,设兰州总管府始有的,早于金城关,所以金

  城津在州城西是合适的。

  另外,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渡河的呢?最早是木筏,古代兰州南北两山树木茂盛,就地取材,以木扎筏,运输量大且安全。隋唐时期,兰州出现了羊皮筏子,这时的过河方式,可能是木筏、皮筏都用。还有一种方式极可能是冰桥,兰州地处高寒,“朔风凌冽当空号,西山黯澹寒风高”,黄河“十月结冰又作桥”,大河变通途,人来车往,如履平地,时间可持续二三个月,一般春节过后,冰桥才逐渐消融,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冬天渡河。

  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在于断匈奴右臂。因为匈奴是一个能骑善射、桀骜不驯的民族,奉行扬鞭放牧,挥刀杀戮,嗜杀和痛饮是他们的本性。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曾亲率大军抗击,结果败北,后经惠、吕后、文、景各代,汉朝对匈奴均采取“和亲”、“纳币”的妥协政策,“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至汉武帝刘彻即位,这位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得知被匈奴赶到西域的月氏也在寻找伙伴抗拒匈奴时,毅然决定招募志士前去联络。历史给了张骞这位默默无闻的勇士脱颖而出的机会,其时年还不到30岁,在宫中的官职仅是郎官,即宫廷侍卫。他这次经兰州出使西域,历尽千辛,忠节不改,虽然没有达到联络月氏共抗匈奴的目的,却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掌握了西域和匈奴的许多情况,并向汉武帝做了详细的汇报,为汉朝制定开拓西域的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之后他又二度出使,沟通和考察了以往被匈奴阻断的中西通道,揭开了中西官方使团和商队大规模交往的序幕,之后双方来往的使节、商人“相望于道”,成为史籍中最早有记载的道路,被后世誉为凿空之举,意为西域交通的开拓者。

  班超则是生于东汉年间甘肃河西走廊的人物,乃名门之后,其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和历史学家。班彪入朝奏事,班超随父东归,少年时为官家抄书,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随窦固屯兵武威,再入河西,并奉命出使西域,沟通了塔里木盆地南北两条通往葱岭的大道。进而挥师北上,先后击破北匈奴对疏勒、莎车、龟兹、焉耆等国的控制,北匈奴单于逃走,不知所终。使沿塔里木盆地的丝绸之路尽显通畅。班超41岁出使西域,历时30年与西域人民共患难,从未离开,至已是“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的时候,才向汉和帝提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出入玉门关”的请求,最终以古稀之年回到洛阳,次月就去世了。汉和帝曾下诏书盛赞班超“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故使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西。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准确地概括了班超在西域的功绩。

  东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群雄纷起,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情况出发,都乐于接受佛教精神不灭、因果报应和极乐世界的教义,中原僧人去西域求取和传译天竺戒律以矫正时弊者一时成风。法显正是此时“广游西土,留学天竺”的开创者,他带着“欲令戒律流通汉地”的信念,跋涉“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茫茫戈壁,翻越“毒风雨雪,飞沙砾石”的世界屋脊,历经中国西北、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我国东南沿海一圈漫长的旅行和探险,成为第一个越过葱岭,走通今日中巴公路的中国人,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法显在《佛国记》中自叹“九译所绝,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据史料载,法显公元399年3月从长安出发,西行1月到了当时西秦国乞伏乾归所据的苑川即今兰州榆中一带,并进行了“夏坐”。“夏坐”亦称“坐腊”、“安居”,是佛教徒奉行的一种习俗,即按释迦遗教在印度雨季的3个月中不外出,静修梵行。当时中国僧众多从4月16日起开始“夏坐”。法显“夏坐”毕,7月前行再去张掖,从时间上算是完全吻合的。

  隋炀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分裂后重建大统一鼎

  盛阶段的皇帝,其一生的活动都是大手笔的,除了北狩猎、下江南、建洛阳、修驰道、筑长城、开运河之外,西巡河西也是著名的事件之一,它是历史上到兰州、甘肃的第一个皇帝。炀帝西巡,于大业5年3月初到狄道,月末从临津关渡黄河,经西宁、扁都口,大战吐谷浑部落,使之十余万军队大败投降,“吐谷浑余烬远遁,道路无壅”,并设西海等四郡,畅通了丝绸之路,“隋氏之盛,极于此矣”,中国西北从此与中原内地建立了牢固的联系,此乃首功。接着,隋炀帝再至张掖焉支山下,肇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博会。世人皆以为甘肃荒凉,河西黄沙一片,殊不知世博会竟发源于此。

  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和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文成公主641年进藏时,经过了兰州,据考证今日榆中来紫堡、金崖一带尚有黄家庄的弥勒院、妙乐院,李家庄的长寿寺遗迹残存,就是供公主路过和吐蕃迎亲者住宿的,榆中县至今还有以“文成”命名的学校。自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唐与西藏建立了“和同一家”、“代为舅甥”的亲密关系,汉藏人民的团结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并影响到后世。玄奘去天竺取经,先是和一个叫孝达的和尚结伴到天水,“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兰州,一宿。”唐朝在兰州建有普照寺、庄严寺、木塔寺三个大寺,都是西去僧人的停宿点。然后又和一个到长安运送官马后回河西的人前往凉州。玄奘在兰州住在哪里,又是如何渡过黄河的,至今仍是一个待解的谜。玄奘负笈求经,行程数万里,精通梵、汉多国文字,如果前者所述法显是西行求法的伟大开创者,他则是西行求法的发扬光大者,他不仅是著名的僧人,更是世界史上屈指可数的大旅行家、国际公认的杰出翻译家和佛教哲学理论家,在西游诸家的地位有如“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明朝吴承恩根据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使其不畏艰险、坚定执着、求取真经的形象广为流传。

  需要补正的是,兰州古代行政区划经历复杂,先后在陇西郡、金城郡之间,交替管辖,反复更迭,兼有其他,治所除现在的兰州范围外,在洮河流域、河湟地带、河西凉州都设置过。所以历史上丝绸之路所讲的兰州,不是今日狭义概念的兰州,而是广义上更大范围的兰州。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