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匠精神”当是良性的多向升级
作者:袁斗成
最近一段时间,培育“工匠精神”是热门话题,但如何让“大国工匠”活得精彩,营造创新的优良机制,却需要实际行动践行。兰州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是引进高新企业,还是引导传统产业升级,以质量和品牌取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良性互动。
“工匠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围绕改技术、改产品、改管理而谋变,在生产流程、制造工艺深耕细作创立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双创时代”,兰州形成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聚集,有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创新券、技改基金、高新企业申报等优惠政策,同时通过简政放权、“一门式服务”、“暖企行动”等政务改革,帮助企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兰州已经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等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也可利用现代学徒制、首度技师等平台,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实训基地”等,确保技能人才有源源不断的生产线。解决了能力贫困,还要多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实际举措,诸如放开企业自主评定职称、参与社会管理等制度,构建科学的薪酬机制、晋升机制,切实让技能人才感受到“一技傍身”的好处。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企业要舍得投入,成立科研基金和团队,保护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应发掘万众创新的潜力,在车间、班组等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制定利益共享等激励,诸如人才能够分享股份等,激活所有的创新细胞。尤其是高工资和优厚待遇令各类人才“一见钟情”,注重企业文化的成熟,营造崇尚劳动光荣的氛围。
培育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追求专业、细节、执著,却又不仅仅是学技术那么简单。把自己锻造成在哪儿都能发光的“金子”,一份简单、平凡的工作,倾注太多的热情和热爱,那种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精彩,是让自己和他人活得更方便、更美好,两者相得益彰。显然,“工匠精神”要有得体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匹配,核心是有一种爱他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工作者是美丽的,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会有钉子精神钻研。每一项平凡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工匠精神”自然发扬广大。否则,劳动者无法认识到“一技傍身”的好处,固守“学而仕则优”的观念,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一生精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