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个人述职总结中写“提高自我修养”,可是,对于如何“修”很少有人做深入阐述,好像方法人尽皆知,过程非常简单。其实不然,修身是一辈子的功课,也是每一天的功课,决非一言而定、一蹴而就。那么,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论语》中曾子“三省吾身”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经验。
“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一天躬身自省。“每一天”是时间的刚性要求。房子每天打扫才能保持干净,心灵每天拂拭才能明若悬镜。因此,“省”需从“每一天”开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能改,善莫大焉。“省”是必须的,但是“省”又不是想“省”就“省”、随随便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是等问题堆成山再去集中解决。这样做只是对自己的放纵和不负责任,都不是真正的自我反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省”?
首先是“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别人谋事,有没有用心,有没有尽力?这个问题必须得问。凡事往心里去,思而后做,一定比不经过大脑、瞎干一气的好;认真思考了,尽最大努力了,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也会问心无愧。忠,首先得忠于自己的内心。一心一意地做事,事无不成;三心二意地做事,事无大成。“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是演艺界人士信奉的至理名言。如果我们能够问心无愧于自己工作中的角色,再平凡的岗位都会赢得自己的肯定。
其次是“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谁没有朋友、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和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往是否真诚、讲没讲诚信呢?信,不是多么复杂的伦理规范,信就是说话算话。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毕,就是兑现自己每天承诺的最好方式。或许有人问,凡是说过的话,都得兑现吗?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为小信。为了不让自己对自己失信,就得少做承诺,别答应自己办不到的事,特别是不讲规矩和原则的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也可以说: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是能也。量力说话,量力办事,就不会力小任重拿不起事,信口开河失信于人。
最后是“省”“传不习乎?”学过的东西有没有领悟,有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问题得问自己,也得自己做出回答。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再聪明的人都不可能过目不忘、刻印于心。那么多“忏悔录”都在反复说一句话:放松了学习。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深入了解、深刻理解,更是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守望。“传不习乎”?“传”的是什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就是传道。儒家之道,在曾子看来,有忠有恕。忠,是强烈的责任感;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省力。“忠恕之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是对自己,恕是对他人。曾子反复学习“忠恕之道”,仿佛在最后一“省”中又回到了问题的元点。其实这一“省”就是从“道”的高度,来检讨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这样我们的修养、境界、心灵才能在每日功课中得到锤炼和提高。
共产党人自有自己的“道”、自己的“心学”,“三省吾身”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论”。
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