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疯狂”渣土车 现在“乖”多了

2016-04-25 09:11:01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本报挂职记者跟随城关区环卫局工作人员体验夜查渣土车——

  “疯狂”渣土车现在“乖”多了

  夜查渣土车,严格检查车容车貌、载物是否超高、是否有《建筑垃圾排放证》等情况 西部商报记者 魏晓倩 摄

  夜幕中爬上车厢检查运载物

  中国甘肃网4月2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魏晓倩)眼下,正是城市建设拉开大幕的时候,许多工地陆续开始施工。对于人们概念中的那些“疯狂大卡”——渣土车的监管,各相关部门没有丝毫放松。4月22日晚,西部商报记者跟随城关区环卫局工作人员,前往渣管所枣树沟监察点,夜查渣土车。

  夜查

  晚10时“爬上爬下”每晚上演

  夜幕之下,城市万家灯火,位于城区边缘的监察站显得格外冷清。看着大街上的车辆慢慢少了,所有监察员都知道,渣土车行驶的高峰期即将到来,所有的监察员打起精神,在夜幕中开始了重复、单调又至关重要的工作。晚上10时许,记者来到该监察点,夜查工作已经开始。

  没一会儿,检查区就停了十余辆车,监察员们全部上岗,人手依旧很紧张。爬上车厢检查运载物、环绕四周查看车身,要求司机出示《建筑垃圾排放证》,并做好每一辆车的登记工作。一名监察员打趣道,自己每晚的工作就是“爬上爬下”。

  晚11时30分重点监管车容车貌

  据城关区环卫局统计,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开挖的建筑工地就有40家左右,每个工地都有各类渣土车来往运输。位于盐场堡附近的枣树沟渣土监察点,是许多渣土车来往的必经之路。

  晚上11时30分,渣土车的数量渐渐多了起来,9名监察员身着统一制服和荧光马夹,分三排站在检查区,分别进行拦停、检查和处罚三个步骤。提起渣土车,很多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灰头土脸的车身、扬起的灰尘以及拖泥带水的遗撒。然而当记者站在检查区,目睹一辆渣土车从远处驶来时,却发现车身干净,篷布遮盖严实,一改“疯狂大卡”的形象。

  渣管所业务股股长付连庆告诉记者,渣土车驶出工地时,要求对车身、轮胎进行冲洗,轮胎带泥的,一律不让上路行驶。同时,对车容车貌、载物是否超高以及是否拥有《建筑垃圾排放证》等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渣土车不扬尘、不遗撒、不乱排乱倒。

  晚12时加装铁盒随时“捡漏”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每一辆停车接受检查的砼车,车身之下都安装了一个铁质长盒,用以接住流到罐口的遗撒物。看似一个小举措,却是解决了大问题。渣管所所长卓发鹏说,商砼车边走边撒,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而且遗撒物又很容易凝固,清扫起来十分费劲,一年前,城关区环卫局首先提出在砼车下方加装铁盒,以解决道路遗撒问题。经过多次协商和努力,终于逐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范。

  “道路遗撒问题解决了,很大程度上也是减轻了清洁人员的作业压力,同时路面扬尘问题也能缓解。”一名有经验的渣土车流动监察员告诉记者,还有一些状况也很容易导致路面遗撒:“如果车辆行驶过快,遇上急弯道路,或者坑洼路面,以及道路减速带等情况,还是会发生遗撒。”

  记者留意到,几乎所有的车辆都能按照要求停靠,接受检查。截至当晚12时,在记者跟随检查的2个小时时间里,并未发现一起有明显违规的渣土车。

  讲述

  以前遇检查

  司机一脚油门把监察员从枣树沟拉到了榆中

  采访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渣土车行驶进入高峰期后,最多的时候,仅枣树沟监察点一晚上就要对200多辆渣土车进行检查,从今年1月份至今,这里已累计检查车辆7万余次。所有监察员们,从晚上8时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才能下班。遇上高峰期,监察员们三四个月不能休息是常事,“晚出早归”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

  从监察员提供的一份《渣土运输车辆登记表》中能够看出,2016年1月至今,绝大多数停车接受检查的渣土车都能按照要求规范行驶,极个别车身不洁或篷布不严的,都被监察员劝返。然而,登记表上显示,仍然有渣土车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4个月的时间里,登记冲卡的渣土车有三辆。

  渣管所所长卓发鹏告诉记者,对此类冲卡车辆,监察人员会对车号以及车辆信息作详细登记,成为日后重点监察对象。“如今监察力度大了,渣土车行驶情况较往年来说,已经有很大改观了。”卓发鹏说,前几年检查渣土车时,围住堵截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一次监察员上车检查,司机竟然一脚油门拉着一名监察员把车开走了,他们追到榆中才追上。现在进行检查,相比以前规范多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