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投稿

“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手记:路易·艾黎足迹之双石铺

2016-04-25 08:48: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活动

  23日、24日两天行程,内容丰富,节奏紧张。有双石铺故居(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共同居住过的三孔窑洞),有“工合”小学旧址(何克曾任校长,现为双石铺小学所在地),有工合巷。凡此种种,观之感慨,听之感动,思之肃然。短短两天,身体虽奔波劳乏,然因史迹所感,精神沛然。令人动容之事不绝于耳、于眼、于心、于灵,难以入眠,夜录成文,以记此时之激情。

  路易·艾黎在山西凤县双石铺播下了“大爱”的种子。

  一个新西兰的青年,也许出于对一个远方国度的好奇,也许出于对自己冒险人生的规划,来到了中国。但在中国他看到了罪恶和灾难。日寇的肆虐、战火下的失业工人、流离失所的孤儿。面对这样的苦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尤其对于一个外国青年。但他选择了最难的那种---留在危地、扶危济困、授之以渔。留在中国帮助中国人民,帮助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斗争到底,直到获得独立。面对水深火热的战争难民,路易·艾黎鼓励每个想求生的人们在战火中自救,救一个是一个!后来的“工合”和“培黎工艺学校”的心灵发端均滥觞于此。这样选择背后的支撑就是一种超脱的“大爱”。这样的“大”超越了空间、超越了信仰、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党派。只是为了战争的罪恶离开人类,弱者不再被无端暴虐,流浪者不再居无定所,饥饿者不再食不果腹。所以路易·艾黎在“工合”运动中喊出“努力干、一起干”的口号。他把“大爱”放置在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操作层面上,帮助人们生产自救,自立自强。凤县今天依靠自己的力量奋发图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霍然成为全国旅游胜地也赖了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

  采访中,七十多岁的岳老师还动情的说了路易·艾黎在双石铺窑洞里和孩子们的故事。冬天天很冷,窑洞的窗户是用纸糊的,其中有一个调皮的孩子用弹弓打破了窗户纸,石子还穿过窗户纸打到路易·艾黎的眼镜上,连眼镜打破了。当时他并没有责备孩子,只是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后来从宝鸡买了玻璃安装了上去。路易·艾黎为了能让窑洞中收养的红色后代与他建立感情,经常在窑洞的土炕上让孩子们骑大马,转了一圈又一圈……

  听着这些故事,想想今天一些令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真是惭愧之及。前几日北京一位中年大叔因为自己的小轿车与快递小哥的摩托车剐蹭,盛怒之下就煽快递小哥十几个耳光,满嘴污言秽语;更有甚者,一位送外卖的小姑娘因为拿错了包子馅儿,就遭怒踩好几个包子笼屉!同窗相害,竟有毕业时以“谢同学不杀之恩”相赠;师生互殴,竟有群生共殴老师之视频在网络疯传……

  听艾黎故事,走艾黎足迹,竟生如此感慨:今日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爱人、爱家、爱国之教,乃为根本,本立而道生,无爱人、爱家、爱国之素质养成,虽国有千金、家有千石、人有千钱,于人何益?于事何益?于国何益?

  壮哉!艾黎,以一己之力,带无疆大爱于我中国;高哉!何克,以平生所学,播工业文明点滴于陇秦。美哉!我中华热土,炎黄子孙当深思。

  兰州城市学院 朱玲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