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高校综合
投稿

西北师大保留旧文科楼部分门面并进行二次设计和利用

2016-04-24 09:01:0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西北师大旧文科楼将拆除”追踪

  保留旧文科楼部分门面并进行二次设计和利用

  中国甘肃网4月2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马文艳) 4月23日,兰州晚报以“留不住的文科楼,留住的只有记忆”为题对旧文科楼将要拆除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和一直关心旧文科楼拆除进展的校友们的热切关注。针对读者和师大校友们关心的问题,记者昨日与西北师大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后获悉,拆除时将保留旧文科楼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情感价值的部分建筑,并进行二次设计和利用。

  大门、水塔等老建筑将保留

  在西北师大校园里,和旧文科楼有着同样的沧桑和厚重的还有大门、理科楼,以及更久远的水塔。对于这些老建筑,西北师大相关人士一一做了介绍:理科楼虽已很陈旧,但很坚固,目前还在使用。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门也依然很牢固,没有出现任何破损。水塔是西北师大建校之初就有的一个建筑,最早的北平师范大学也有一个。修建它是为了提水增压解决学校供水,大约是在上世纪末,当水塔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提水功能时,学校将其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记忆修缮并保护了起来,今后也将作为一个人文景观继续保留。

  昨日本报报道的“西北师大此次要拆除的不止旧文科楼,还有有着同样沧桑和厚重的大门、理科楼,以及更久远的水塔。”一段文字系记者笔误。实际情况是:“与旧文科楼有着同样沧桑和厚重的还有大门、理科楼,以及水塔,不在拆除范围内”。

  据了解,办公楼现已拆除,并将马上动工按原样重建。

  改建时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建筑

  另据了解,对于旧文科楼的拆除和改建,西北师大公开发布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建设方案意见征求公告。结合师生们的意见,绿地广场将以旧文科楼地基布局为主线,综合利用原有景观、周围绿地,保留旧文科楼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情感价值的部分建筑,并进行二次设计和利用,使其具有回味记忆、文化展示、互动交流的新功能。通过碑刻、雕塑、题记等方式,以文字、图像、造型等元素,展现百年师大深厚的人文底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先后陆续收到建设方案十多个,相关邮件百余封。4月22日,西北师大学生会第三次发布公告称:由该校美术学院张学忠、马仿明设计的方案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校友的广泛关注。两位设计者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方案进行了完善与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方案再次进行展示,恳请广大师生、各位校友继续关注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的建设,共同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设计方案

  1.入口景观:保留旧文科楼正面一层、二层立面及其上原有的门楣、浮雕、门框等装饰物。2.门厅楼梯:保留旧文科楼原有门厅主楼梯,打造小型观景平台,撰刻西北师范大学校训、旧文科楼赋等文化内容。3.户外讲堂:保留旧文科楼原101教室,通过改造使之成为兼具开放讲堂、学习思考、师生研讨的多功能空间。阶梯教室后部利用空间,设计深度600mm玻璃展示橱窗,陈列旧文科楼有纪念性的实物,展示旧文科楼原貌照片等。4.西侧廊柱:保留旧文科楼西侧教室梁柱框架和部分墙体,撰刻校友诗歌文赋;增建凉椅、围栏等设施,打造具有交流分享功能的人文景观。5.人行步道:结合旧文科楼一楼走廊原有地面,通过与原墙基的综合设计,将其打造成绿地广场人行步道。6.草坪植被:通过利用旧文科楼原有教室的骨骼框架结构,种植绿色植被,点缀不同的灌木和乔木,还原出原有教室的结构空间。7.水波灵动:利用原建筑空地设计出碧波灵动的水面景观,结合原核桃树的位置,巧妙增加一组蘑菇喷泉与其呼应,寓意阴阳相生、生生不息、和谐自然的中国文化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