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旅游 正文
投稿

爬山好季节 兰州这几座山一定要登一次(组图)

2016-04-20 09:1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徒步马衔山漫山遍野春花烂漫

  野趣横生的马衔山,无论行走在花海中,还是骑行在山林间,或直接徒步在山坡上,视觉的冲击和清新的空气,都让人欲罢不能。

  马衔山突出特点是“高”、“寒”、“奇”,为高寒阴湿区,人迹罕至,所以保留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美景。要想看到古代冰川遗迹,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路爬到海拔3500米以上。

  春季的马衔山,正是登山野游的好时节。清晨白蒙蒙的雾气被山风吹散,不仅能望见一片新绿,绿色的原野,星星点点的黄色点缀其间,靠近了看居然是小野花,在自由开放,甚至还有几头牛,卧在田间地头低头咀嚼青草,看见有人来也不害怕,望你一眼算是打个招呼,低头继续吃草。来这里一定要穿上专业登山鞋,前进时,会经过需要弯腰俯身才能通过的丛林;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冷冽透心的湖水;当行进至灌木丛间,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前方姿态俏皮跑过的小松鼠。

  当有幸抵达高山草甸区域时,虽然气温有点低,但空气清新得难以言表,平坦的草地,高耸的石块,点滴冰川的遗迹,这处远离世俗的净土和自然完美融合,人类只是过客。

  踏青兴隆山藤萝密布春意盎然

  兴隆山绿了,春光肆意挥洒在山野间,大片而浓烈的碧绿,谋杀不少“镜头”。“陇右第一名山”的名头,摄影家口中的秘境,让兴隆山在春天火得一塌糊涂。

  从如腾云驾雾的云龙桥开始,路渐渐曲折,盛景随步可览:滴泪泉、关圣殿、大宫殿,等过了山湾桥看到三人抱这样的奇特大树时,兴隆山还原了对绿色植物的绝大部分期待:随风沙沙响的阔叶林,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还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呢!

  真没想到兴隆山上有这么多泉眼,滴泪泉、玉液泉、太白泉,泉水清冽甘醇,是低化度优质矿泉水,难怪当地人都拿着小桶盛一点回家。进入藏秀谷,毛竹纬地,树上缠着藤萝,密密织就了一个绿色小天地。

  爬山最怕走回头路,兴隆山东西山之间的滑索让人在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里跨过兴隆峡,西山更为高峻,高耸入云的抚云阁、峭壁如削的舍身崖,等看到笔直陡峭的上天梯时,才真是感觉有点累了。兴隆山胜景引历代名士为之折腰,除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李自成在这里揭竿起义,清朝左宗棠、民国于右任、张治中等也曾来观光,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蒋介石以及他所留下的官邸。当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兰州,到兴隆山游览观光,曾经就住在这小巧玲珑的别墅中。

  杨薇

  马拉松公园:感受奔跑的兰州

  从2011年兰州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开始,马拉松就成为一项活力又激情的项目,如同新血液注入兰州的城市血脉。如今,已经有4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步爱好者参加了这项活动。借着这样的契机,兰州人建造了马拉松公园,它创立的宗旨令人血脉喷张——奔跑的兰州。

  不同于其他公园的秀美,马拉松公园里满是活力和动感:走道是仿造标准体育场的砖红色颗粒,沿着黄河蜿蜒曲折;巨大的雕塑形似“兰”,又像正在奔跑的人,雕塑有11.73米高,隐含着兰州第一届国际马拉松举办的日期——2011年7月3日;公园的墙壁上是各项体育赛事的彩色简笔画和浮雕,艳丽的色彩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样动感的公园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撷取运动的灵感和力量。

  雁滩公园:泛舟人工湖上听书院读书声

  走进雁滩公园,沿踏步拾级而下,会发现公园分南北两条主干道,彩色花砖的南步道和林荫,给人一种舒适和视野开阔的感觉。雁滩公园原本是黄河中的十八个沙岛,因常年有大雁来此栖息而得名。久闻公园内有个“五泉书院”,是兰州“四大书院”之一,步入书院,似乎还能听见馆长的讲解和不绝于耳的读书声。在公园西北侧,还有一排剪纸艺术展示,在这里任意选择一个主题的寓意,如“福”、“禄”等,可以在此合影留念。

  绿色公园:在全民健身路径上练出好身板

  在绿色公园内,有很多运动器械,如太空漫步机、单扛、双扛、腰背按摩器、蹬力机等,各种器械之间与小路相连,漫步在公园内,不同年龄、不同健康水平、不同健身目的的人群在此锻炼,形成了色彩亮丽的“全民健身路径”。

  市民广场:群众自娱自乐的“乐园”

  知道儿童公园的人很多,而兰州市市民广场就是其提升改造而成的,是兰州开放式的街心公园。每天上午十点多就会有附近的老人,搬了简易的桌子、凳子,在广场下象棋、打扑克,也有市民干脆直接用路牙石当桌子,蹲着打牌;旁边还有站着观战的牌友。正如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所说,这里有玩伴,有乐趣,还能晒太阳。

  东方红广场:在兰州的城市会客厅喂鸽子

  广场、绿荫、鸽子,很多城市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因为它象征着和谐、绿色和梦想。东方红广场上具备各种休闲功能之外,有一个专门放鸽子的区域,每天会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这里喂鸽子,与鸽子合影。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