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学者论范 正文
投稿

官员履历造假为何屡禁不绝

2016-04-15 10:40:36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官员履历造假是有利可图的

  据中组部的消息称,有相当一批中高级官员涉嫌履历造假而受到处分。这是被查出来的,没查出来的还有没有?当然会有。可以想象,中下级官员类似的造假现象,应该也会存在。

  其实,官员履历造假,早就已经不新鲜了。事实上,不仅官员履历造假,改档案,甚至改户口簿,连有关系的老百姓也有干这事儿的。当然,履历造假、改档案、改户口,都是有利可图的。对于官员来说,只要是改,后面就意味着“好处”。上面强调干部年轻化,那么就改年龄,改来改去,把自己改成了神童或者童工,七八岁就中学毕业,十来岁就入党参加工作了。看长相是50后,看履历则是70后。如果强调学历,那就造学历。后来发现生造有点麻烦,那就花钱买。弄个研究生,只要交足了银子,证就来了。这种事连档案都不用改,反正都是不脱产读书,只消把学历填上去就行。

  年轻又有了学历,那么升迁的基本条件就有了,剩下的事儿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于是各显神通,一个个就升上去了。从基层官员到中层官员,再到高级官员。从现在暴露的贪官来看,混到省部级的,履历也有假的。回头一看,唯有这个官阶和官职是真的。有了官职,有了权力,造假当然也就没有人敢追究了。

  官员履历造假为何屡屡成功

  有人说,在中国,什么人间奇迹都能造出来。在发达国家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事儿,在我们这里稀松平常,随处可见。还有人说,中国是假的天堂,无处不假,无物不假,无人不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住的、规矩、法度,都可以造假。履历造假,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观点的确有失偏颇。但必须承认,在中国,至少在一些人中间,运行的逻辑里面没有规矩,更没有法度。最关键的两样东西,一个是权力,一个是关系。在他们眼中,在关系面前,原则是可以变通的,规矩和法律也可以无视。这种所谓的关系,可以是亲戚,也可以是朋友,特别是平时交结的铁哥们。在某种程度上,能管点事儿,意味着自己有本事。所管的事儿,无论怎样,都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帮哥们办事正好显示自己的价值。当然,关系再铁,如果破坏规矩的事儿风险比较大,一旦败露就会危及自己的职位,乃至身家性命,估计当事人也会掂量掂量。

  比较起来,履历造假在人们看来,是一种代价和成本极低的弄虚作假。在很多地方几乎都是半公开的秘密。只要做的周密一点,把换掉的档案页做旧,上级要想查明真相,非得花大力气,费大功夫不可。更何况,在人们看来,这种事儿既不伤天害理,也没有危及他人,所以,一般也没有人特别在意。除了个别对造假者心存不满的人,估计连举报的都不多。

  履历造假危害不小,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履历造假、改户口、造假身份证,不仅违法,而且危害也不小。干部履历是国家干部管理的基本资料,而户口和身份证则是国家人口管理的基本数据。如果连这些数据都失真的话,那么对于国家管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更涉及国家的信用。试想,如果一个大国连基础资料都不真实,在国际上人家会怎么看你呢?

  然而,在我们这里,恰恰国家的基本统计数据也是经常会失真的。近年来,某些地方被爆出的GDP造假就是典型。统计部门每每不是根据实际数据,而是根据领导的口径做出自己的统计。至于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作假造假,也比较普遍。比如,把山刷上绿漆充绿化,让小学生披上布袋子装羊等。

  一种做法一旦蔚为风气,就很难改了。如果官员连自己的履历都造假,那么,还有什么事儿可以不假呢?来自权力的作假造假,是会引领风气的。所以,市场上、社会上的作假造假,也就很难消除了。要想遏制官员履历造假,就得从大头抓起,移风易俗。民风连着官风,如果官风不好,民风也好不了。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