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
境由心生小品
章草六尺条幅
虽然在书法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2008年底,觉得需要再提高的李淑燕,决定再次选择求学。2010年,她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深造。进入校园,让李淑燕再次体会到了学生生活,在一年的专心学习中,让她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中国水墨画与书法之间的共通性。两者都是通过黑和白,水与墨,通过浓、淡、干、湿、黑这五种色的表现来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一幅好的绘画可以吸引人去欣赏,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好的绘画。只不过画给人的视觉冲击比较直接,而书法则要更抽象一点,需要你通过书法作品的每个细节去慢慢体会。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最高的境界是意境,是让你去悟的东西。当时,虽然我还达不到那种功力,但心里的感受却是深刻的。”
李淑燕最初从《曹全碑》起步,之后开始练习米芾的笔法,在那段时间里,她很多作品以米字风格为主。不过从2008年以后,李淑燕的书法则更偏爱行草,对于这样的转变,她归结为不想自己一直是米芾的形象给大家,“大家觉得我写的老是米芾,好像是从米芾那里托出来的。”通过练习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以及张旭《古诗四帖》,让她的书写转化为行草的流动。著名文艺评论家杨光祖曾这样评价李淑燕的作品:“统观李淑燕行草作品,二王的妩媚俊爽,从她书法中是可以看出来的。张旭草书圆转回环之中多急越,结构奇变,线势跌宕,峻厉而不苟且,此种奇幻变化对李淑燕影响亦较大。她的书法虽然线质略显柔弱,但是那种气势已经出来了,从视觉上颇撼动观者之心。”
喜欢自然,从不刻板,是李淑燕书法的重要特点,对于她来说,字的大小、浓淡都是随着整幅作品来调整的。“我都是边写边调整的,大小字写着看,写不下了中间字往小调整,开始写的小了,后面写大一点,只要达到整个平衡就可以了。其实书法作品讲求的就是和谐,它是一件完整的作品,而不是单字,每个字拿出来不一定都要非常漂亮,我们书法中的每个笔画是为一个字服务,而每个字又是为一整幅作品服务的,最终是要达到整幅作品的和谐,给人通篇看起来很舒服的感觉。古人都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所以它也应该像音乐那样,要讲求阴阳顿挫的,一首曲子它有节奏快的地方,有停下来的地方,也有慢的地方,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