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法院办公用地“变脸”建豪宅,谁之责?

2016-04-13 08:41:1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据人民网

  一块办公用地几经“变脸”,最终竟被用作建设联排私人住宅。其中,分配给领导的住宅,有的规划面积竟达五六百平方米。更令人瞠目的是,事情发生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近日,该县人民法院违规建房问题被查处,包括副县长、法院院长等在内的13名干部被纪律处分。

  事件虽已被查处,涉事人员虽已被处分,却不代表事情就应在此结束。事实上,土地转让本就有严格的程序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最终办公用地却被用作建豪宅。这样的“反转”,不得不令人反思:是什么,让程序空转,让规范失效,让制度踏空?把事件的解决,作为反思的起点,才能堵住漏洞、封住空子,才能让类似的事情,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制度的生命不在于在墙上挂挂,在嘴上说说,而在于执行。假如没有严格的执行,“跑冒滴漏”现象必然会发生;倘若没有责任倒查的闭环,“破窗效应”就容易出现。从“萝卜招标”,到“擦边球”式审批,三轮程序下来,办公用地成为单套面积超大的联排豪宅,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制度执行的不严格、程序审批的“做样子”。

  如果说制度的空转,是这一事件的根由,那么,“唯上不唯实”、缺少责任心理,实际上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法院干警小区申请建设过程中,一开始我是拒不受理审批的,最终因为领导的施压,被迫办理。”正如一位涉事人员的辩解,上级施压,违规审批也是“身不由己”。这种看法,或许代表了多数人内心不可言说的“秘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是领导干部想打“擦边球”,还是相关单位弄虚作假,其实只要“晒出来”,群众自然能辨其真假。此事虽是个案,却也警示我们,只有让流程更加透明,让决策更加阳光,暗箱操作、违规审批才能真正被杜绝。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